太白金星有点烦 第19节(3 / 4)
“自从取经这事开始以后,小李你忙上忙下的,委实辛苦。织女一直跟我说,李仙师一心扑在护法上,没日没夜地操劳,她看着都心疼。” 西王母慢条斯理地讲着话。
其实织女每天一下班就走,有时候还提前,哪看过李长庚加班的模样。西王母这么说,算是充分肯定了他之前的工作成果。
“不过咱们修仙之人呢,不能一味傻出力,也要讲究法门。有张有弛,才是长生之道。”西王母讲到这里,意味深长地顿了一下,“如今从启明殿改成提举下八洞,你可有什么想法?”
“修仙之道在其心,不在其形。大道无处不在,哪里都有仙途上法。”
西王母听李长庚表了态,很是欣慰:“我知道你在忙西天取经的事,不过那说到底是灵山的活儿。咱们天庭帮衬到这里,也算仁至义尽了。你这样的道门仙才,总不能一直为他们释家鞍前马后地忙活,长期下去,主次也不分了。”
李长庚连连颔首。西王母这一番话,既是敲打他之前的举止有些逾越,也是暗示天庭从乌鸡国之后,不再管西天取经的护法方略,最多是派神仙们配合一下。
也对,玄奘的二弟子三弟子都是天庭的根脚,灵霄殿占了不小的便宜,是时候该收手了,不然真的跟灵山“主次不分”了。而且这样一来,李长庚调任别处,也有了官面上的理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金仙们的考虑,真是滴水不漏。
这时杂念元婴又晃晃悠悠从地上站起来,擦擦鼻血。李长庚小心翼翼道:“听说金蝉子不在灵山传承序列之内,正途弟子们一直有些不满,我道门确实不好介入太深。”
这是一个伪装成陈述句的问句。佛祖何以一心扶持玄奘西行?到现在他也没想明白,
西王母哪里听不出他的意思,眼神一眯:“小李你这元婴还不太精纯啊。” 李长庚连忙俯首,一身冷汗,自己怎么一下没把持住,又多嘴了。西王母见他态度诚恳,淡淡说了一句:“灵山之事,互为因果,等你证了金仙境界就明白了。”
她这一句信息量很大。李长庚一时间脑子里飞快转动。互为因果?就是说,佛祖扶持金蝉子,引起正途弟子抱团不满,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因为正途弟子们抱团,佛祖才要扶持金蝉子?
灵山传承有序,意味着所有修行者都要循正途修行,皆会化为体系的一部分。李长庚知道,体系这玩意儿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拥有自我的想法,就连佛祖的意志也难以与之同心无漏。佛祖大概对正途弟子抱团多少有点无奈,这才决定开个方便法门,从正途之外引入些新人。
怪不得大雷音寺在取经途中各种微妙的小动作,与法旨有微妙的不协调感;怪不得佛祖宁可从阿弥陀佛那里借调观音来当护法。可金蝉到底是什么来历?竟能承担如此大任……
这时西王母的声音适时响起:“小李啊,我都说了,灵山的事儿,天庭帮衬到这里就可以了,要分清主次。”
李长庚赶紧把思绪收回来,对,对,灵山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西王母道:“这次我把你从启明殿借调过来,是需要有人帮我看顾那些太乙散仙。那些家伙钓鱼弈棋喝宴一个个积极得很,组织他们去听场法会,好嘛,都跑回洞府闭关去了,还得三催四请。你资历老,手段高,肯定有办法。”
“太乙散仙都是仙班菁华,我一定用心照顾。”
李长庚敏锐地捕捉到了西王母话里的关键——“借调”。既然是借,自然有还,也就是说,他只是临时来帮衬一下罢了,根脚还是落在启明殿。
西王母见他明悟,满意地端起茶杯啜了一口,眼神变得深邃:“我看你头顶三花形体清晰,境界应该是临近突破了。我作为过来人,送你两句忠告:超脱因果,太上忘情。”
直到离开瑶池,李长庚还是晕晕乎乎的。
西王母那一句话既是警告,也是承诺。很显然,他录下的供状固然天衣无缝,但金仙们仍疑心他推演出了大闹天宫的真相,这才有了临时调职的举动。只要李长庚识相,不要再触摸此事因果,未来调回有望;倘若能斩断无关俗缘,更是金仙可期。
至于怎么斩断,这就要看他自家是否能做到太上忘情了。
李长庚心下感慨,没想到六耳这一闹,既是自己的劫数,亦是自己的机缘。之前迟迟没有进境,就是太过感情用事,以致因果缠身,看来以后要贯彻忘情大道了。
一念及此,体内那两个正在打架的元婴又发生了变化。浊念元婴凭空缩了一圈,正念元婴却越发精纯起来,奋起反攻,把浊念元婴一脚踹翻在地。
第三十六章
回到启明殿,李长庚先给观音传音过去,对方很快就接起来了。此时他心里颇为忐忑,沙僧没有离队,等于他没完成承诺,只怕观音要大大地发一次雷霆了。
“呃,大士……乌鸡国的事完了?”
“完了。” 观音回答。她声音如常,甚至还有几分欣喜味道。
“怎么回事?为什么沙僧还在?” 李长庚小心翼翼。
那边传来一阵轻笑:“老李你别担心,这次是我做主,把他留下的。” ↑返回顶部↑
其实织女每天一下班就走,有时候还提前,哪看过李长庚加班的模样。西王母这么说,算是充分肯定了他之前的工作成果。
“不过咱们修仙之人呢,不能一味傻出力,也要讲究法门。有张有弛,才是长生之道。”西王母讲到这里,意味深长地顿了一下,“如今从启明殿改成提举下八洞,你可有什么想法?”
“修仙之道在其心,不在其形。大道无处不在,哪里都有仙途上法。”
西王母听李长庚表了态,很是欣慰:“我知道你在忙西天取经的事,不过那说到底是灵山的活儿。咱们天庭帮衬到这里,也算仁至义尽了。你这样的道门仙才,总不能一直为他们释家鞍前马后地忙活,长期下去,主次也不分了。”
李长庚连连颔首。西王母这一番话,既是敲打他之前的举止有些逾越,也是暗示天庭从乌鸡国之后,不再管西天取经的护法方略,最多是派神仙们配合一下。
也对,玄奘的二弟子三弟子都是天庭的根脚,灵霄殿占了不小的便宜,是时候该收手了,不然真的跟灵山“主次不分”了。而且这样一来,李长庚调任别处,也有了官面上的理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金仙们的考虑,真是滴水不漏。
这时杂念元婴又晃晃悠悠从地上站起来,擦擦鼻血。李长庚小心翼翼道:“听说金蝉子不在灵山传承序列之内,正途弟子们一直有些不满,我道门确实不好介入太深。”
这是一个伪装成陈述句的问句。佛祖何以一心扶持玄奘西行?到现在他也没想明白,
西王母哪里听不出他的意思,眼神一眯:“小李你这元婴还不太精纯啊。” 李长庚连忙俯首,一身冷汗,自己怎么一下没把持住,又多嘴了。西王母见他态度诚恳,淡淡说了一句:“灵山之事,互为因果,等你证了金仙境界就明白了。”
她这一句信息量很大。李长庚一时间脑子里飞快转动。互为因果?就是说,佛祖扶持金蝉子,引起正途弟子抱团不满,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因为正途弟子们抱团,佛祖才要扶持金蝉子?
灵山传承有序,意味着所有修行者都要循正途修行,皆会化为体系的一部分。李长庚知道,体系这玩意儿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拥有自我的想法,就连佛祖的意志也难以与之同心无漏。佛祖大概对正途弟子抱团多少有点无奈,这才决定开个方便法门,从正途之外引入些新人。
怪不得大雷音寺在取经途中各种微妙的小动作,与法旨有微妙的不协调感;怪不得佛祖宁可从阿弥陀佛那里借调观音来当护法。可金蝉到底是什么来历?竟能承担如此大任……
这时西王母的声音适时响起:“小李啊,我都说了,灵山的事儿,天庭帮衬到这里就可以了,要分清主次。”
李长庚赶紧把思绪收回来,对,对,灵山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西王母道:“这次我把你从启明殿借调过来,是需要有人帮我看顾那些太乙散仙。那些家伙钓鱼弈棋喝宴一个个积极得很,组织他们去听场法会,好嘛,都跑回洞府闭关去了,还得三催四请。你资历老,手段高,肯定有办法。”
“太乙散仙都是仙班菁华,我一定用心照顾。”
李长庚敏锐地捕捉到了西王母话里的关键——“借调”。既然是借,自然有还,也就是说,他只是临时来帮衬一下罢了,根脚还是落在启明殿。
西王母见他明悟,满意地端起茶杯啜了一口,眼神变得深邃:“我看你头顶三花形体清晰,境界应该是临近突破了。我作为过来人,送你两句忠告:超脱因果,太上忘情。”
直到离开瑶池,李长庚还是晕晕乎乎的。
西王母那一句话既是警告,也是承诺。很显然,他录下的供状固然天衣无缝,但金仙们仍疑心他推演出了大闹天宫的真相,这才有了临时调职的举动。只要李长庚识相,不要再触摸此事因果,未来调回有望;倘若能斩断无关俗缘,更是金仙可期。
至于怎么斩断,这就要看他自家是否能做到太上忘情了。
李长庚心下感慨,没想到六耳这一闹,既是自己的劫数,亦是自己的机缘。之前迟迟没有进境,就是太过感情用事,以致因果缠身,看来以后要贯彻忘情大道了。
一念及此,体内那两个正在打架的元婴又发生了变化。浊念元婴凭空缩了一圈,正念元婴却越发精纯起来,奋起反攻,把浊念元婴一脚踹翻在地。
第三十六章
回到启明殿,李长庚先给观音传音过去,对方很快就接起来了。此时他心里颇为忐忑,沙僧没有离队,等于他没完成承诺,只怕观音要大大地发一次雷霆了。
“呃,大士……乌鸡国的事完了?”
“完了。” 观音回答。她声音如常,甚至还有几分欣喜味道。
“怎么回事?为什么沙僧还在?” 李长庚小心翼翼。
那边传来一阵轻笑:“老李你别担心,这次是我做主,把他留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