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3)
不过昭康郡主所受的荼毒的确深一点,否则也做不了蒋昙儿的嫂子。
这人看似高高在上,可身边一个有用的人都没有,老荣王倒是聪明,但对这孙女也是撒手不管,她身边虽有忠仆,却无人敢说真话,认识不少朋友,却无一知己,看似众星捧月,实则独自一人,表面精明骄傲,内里心软愚钝,她不好骗谁好骗?
颂音安静了,昭康郡主觉得自己胜了一筹,还挺高兴。
很快,到了郊外避暑园。
此处风景秀丽,四周水多数越多,仿佛将烈日隔绝在外,院子里头更是一阵清爽,让人少了一股燥气。
颂音进去之后,昭康郡主便解释道:“这个时辰,学子们还在听课呢,虽说是邵公讲学,但实际上有四五个老师灌输学业,都是邵公的好朋友,每日最低也会讲五个时辰,这园子里还有空房间,但比较贵,有些学子会租赁农舍暂住……”
“五个时辰的内容,一句都不能忽略,极为考验学子耐性,我听闻头一日便有学子支撑不住睡着了,当场便被赶了出去,这位邵公极其严厉,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
第122章 怪胎!
昭康郡主虽在蒋家的事情上犯糊涂,但在其他方面,倒也是个消息灵通的。
不过一会儿,便将避暑园里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最开始约有三百名学子前来听课,其中犯困受不住的被赶走了,跟不上课程的也被赶走了……
不过几天时间,便淘汰了近百人。
每日讲下的东西,不仅要他们记住,而且要懂,甚至还有课业要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学子,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多少。
邵公只管讲学,是不会在乎学子们死活的,听闻早年邵公也曾办过这种讲学,甚至还有学子承受不住压力,跳湖自尽了。
书院里的夫子讲课讲究的是循序渐进,而这里不一样,夫子思维跳跃,前一刻在讲一篇文章,后一刻便可能因为文章中的一句典故引申到了另一篇文章里头,甚至就连时政也涉及不少,弯弯绕绕,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根本记不住。
也因此,能支撑到最后的,必然非比寻常人,而这课程会一直持续到秋闱之前几天。
来这里的学子本都不算差,再经过一轮一轮的淘汰和学习,秋闱之时,几乎不会太过慌乱了,中举可能极大。
若能中举,邵公还会继续讲。
邵公的意思就是,只要还有一个人能扛得住他的折磨,那这讲学就不会停止。
颂音还挺感兴趣的,这位大儒的行事风格,与她师父有几分相似。
她当年学医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要么记住,要么去死,她询问的机会也不多,实在想不明白,便自己翻医案、看医书,或是从那群病人里头找相似的病症,每天都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脑力飞速增长,但也是灰头土脸、浑浑噩噩,仿佛是只会学东西的傀儡。
所以此刻听到昭康郡主这话,颂音也略有感触。
昭康郡主正在和她说这里的规矩时,便又瞧见两名学子垂头丧气地出来。
二人看上去气色很差,一边走一边叹息摇头。
昭康郡主直接将人拦住了,直接问:“你们被邵公赶走了?可是因为太难了?”
二人本不想搭理,可昭康郡主瞧着尊贵,他们也不敢招惹,只老老实实道:“今日邵公课堂点名问话了……咱们没答上来。”
“你们还是学子,之所以来此不就是为了解惑的?一个问题没回答便将你们赶出来了?”昭康郡主也有些惊讶了,这规矩似乎越来越严了啊!
二人苦笑了一下。
“邵公问的并非书本上的内容,今日提到的是朝廷铸币之事,问了我等的想法,我们一时没答上来,邵公说……内心空无一物,连粗薄浅显的见解都无……这课也不必再听了……”
当时叫了不少人回答问题,有人回答得不错,也有人磕磕绊绊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但只有他们俩,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在那儿干站着。 ↑返回顶部↑
这人看似高高在上,可身边一个有用的人都没有,老荣王倒是聪明,但对这孙女也是撒手不管,她身边虽有忠仆,却无人敢说真话,认识不少朋友,却无一知己,看似众星捧月,实则独自一人,表面精明骄傲,内里心软愚钝,她不好骗谁好骗?
颂音安静了,昭康郡主觉得自己胜了一筹,还挺高兴。
很快,到了郊外避暑园。
此处风景秀丽,四周水多数越多,仿佛将烈日隔绝在外,院子里头更是一阵清爽,让人少了一股燥气。
颂音进去之后,昭康郡主便解释道:“这个时辰,学子们还在听课呢,虽说是邵公讲学,但实际上有四五个老师灌输学业,都是邵公的好朋友,每日最低也会讲五个时辰,这园子里还有空房间,但比较贵,有些学子会租赁农舍暂住……”
“五个时辰的内容,一句都不能忽略,极为考验学子耐性,我听闻头一日便有学子支撑不住睡着了,当场便被赶了出去,这位邵公极其严厉,眼里是容不得沙子的。”
第122章 怪胎!
昭康郡主虽在蒋家的事情上犯糊涂,但在其他方面,倒也是个消息灵通的。
不过一会儿,便将避暑园里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
最开始约有三百名学子前来听课,其中犯困受不住的被赶走了,跟不上课程的也被赶走了……
不过几天时间,便淘汰了近百人。
每日讲下的东西,不仅要他们记住,而且要懂,甚至还有课业要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学子,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多少。
邵公只管讲学,是不会在乎学子们死活的,听闻早年邵公也曾办过这种讲学,甚至还有学子承受不住压力,跳湖自尽了。
书院里的夫子讲课讲究的是循序渐进,而这里不一样,夫子思维跳跃,前一刻在讲一篇文章,后一刻便可能因为文章中的一句典故引申到了另一篇文章里头,甚至就连时政也涉及不少,弯弯绕绕,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根本记不住。
也因此,能支撑到最后的,必然非比寻常人,而这课程会一直持续到秋闱之前几天。
来这里的学子本都不算差,再经过一轮一轮的淘汰和学习,秋闱之时,几乎不会太过慌乱了,中举可能极大。
若能中举,邵公还会继续讲。
邵公的意思就是,只要还有一个人能扛得住他的折磨,那这讲学就不会停止。
颂音还挺感兴趣的,这位大儒的行事风格,与她师父有几分相似。
她当年学医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那些晦涩难懂的东西,要么记住,要么去死,她询问的机会也不多,实在想不明白,便自己翻医案、看医书,或是从那群病人里头找相似的病症,每天都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脑力飞速增长,但也是灰头土脸、浑浑噩噩,仿佛是只会学东西的傀儡。
所以此刻听到昭康郡主这话,颂音也略有感触。
昭康郡主正在和她说这里的规矩时,便又瞧见两名学子垂头丧气地出来。
二人看上去气色很差,一边走一边叹息摇头。
昭康郡主直接将人拦住了,直接问:“你们被邵公赶走了?可是因为太难了?”
二人本不想搭理,可昭康郡主瞧着尊贵,他们也不敢招惹,只老老实实道:“今日邵公课堂点名问话了……咱们没答上来。”
“你们还是学子,之所以来此不就是为了解惑的?一个问题没回答便将你们赶出来了?”昭康郡主也有些惊讶了,这规矩似乎越来越严了啊!
二人苦笑了一下。
“邵公问的并非书本上的内容,今日提到的是朝廷铸币之事,问了我等的想法,我们一时没答上来,邵公说……内心空无一物,连粗薄浅显的见解都无……这课也不必再听了……”
当时叫了不少人回答问题,有人回答得不错,也有人磕磕绊绊说得驴唇不对马嘴,但只有他们俩,支支吾吾一个字都说不出,在那儿干站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