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谈合资合作的人,则从木城过来,两边都取了一个中间地碰面,彼此都方便。
  纺织厂在内陆的分厂,地址已经选好,就在高兴离香江不远的粤省珠三角区域。
  眼下珠三角,有不少地方都在做来料加工。
  但周雅韵想直接分一两条生产线,带着技术和设备,转移到内陆。
  许多做来料加工的工厂,是在内陆代工后,再出口到全世界去。
  周家自然也如此操盘,眼下,谁都不会放过这样暴涨利润的机会。
  但周雅韵把生产线扩张到内陆,也是因着看好内陆的市场。
  她时常会与路天策讨论生意上的事情,两人的看法出奇的一致,都觉得现如今的内陆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机会。
  虽说有的人眼里看到的是一片荒芜,但他们两个人,仿佛能够看到那片荒芜的土地上,即将被建设出来的模样,是怎样的繁华热闹。
  制衣厂选址在沿海,方便以后周雅韵时不时便过去视察,便于管理。
  这回到北方来寻求合资合作,是周雅韵把目光转向内陆后的另一个选择。
  纺织制衣厂,是这条产业链的后端,这回她要谈的合资公司是属于前端的链条。
  木城盛产棉花,是纺织制衣的原材料之一,以往周家的工厂,原材料都是依靠进口,毕竟香江的底下不是海就是石头,并非土地肥沃能产原料的地方,也没有那么多地。
  现如今改开,内陆只要发展起来,生产力和科技跟上时代,以后便是最好的原料产地之一。
  木城自打建国以来,有不少纺织厂,只不过之前没有走向外界,发展有限。
  如今改开,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寻求现代化发展,周雅韵准备寻找需要资金注入和改革的国营工厂,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以后可以为全国提供优质材料,还能远销国外,赚美金和外汇。
  不过,她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改开开始,就已经有嗅觉灵敏的商人,在沪市等沿海地方成立纺织合资企业。
  所以眼下,周雅韵也有竞争者。
  周雅韵对这一次的合作十分看重,便自己飞过来谈细节业务,身边带了两个助理,也是有意培养将来能在内陆跑的职员。
  眼下这个北方内陆城市,只有这家招待所对外国人和港商开放。
  周雅韵住在这里并不孤独,招待所虽然不大,但这里的房间几乎住满了人,能看到各种外国人,还有操着白话腔和闽南腔,不太熟练的普通话的各种华人面孔,外资外商络绎不绝的到来。
  有来谈合作的,也有过来考察的。
  周雅韵和两个助手一共三个人,订了两间房间,实在是没有办法,多余的房间一间都没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