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218节(3 / 4)
毕竟贾志文做人再下作无耻,他也都是灵灵的生物学父亲,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未来不管灵灵想要考公还是参军,都要进行严格的政审,甚至有的职位会调查父母有无犯罪记录。
考虑到这一点,让贾志文以重婚罪入狱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他会受罚,但灵灵的利益也可能会受损,想打老鼠又怕伤到玉瓶,逼得人左右为难。
然而,许巧燕却说:“报警,必须报警。”
“姓贾的有胆子当陈世美,两头的好处都想占,蹲大牢也是他活该,要不是现在是新中国,就该用虎头铡斩了他的脑袋!”
“至于灵灵,俺闺女不是个孬的,没了这个爹碍事,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好。”
许巧燕亲自拿着结婚证去公安局报了警,看着警察记下贾志文的名字、身份证号和住址,她心里忽然有一块大石被彻底挪开。
一切都结束了。
第155章 第155章1985年的秋天
一场风波消弭,迎来了这一年的秋天。
1984年的大丰收促使国家在1985年初出台了新政策,粮食由统购统销转为双轨制,也就是说,农民收获的粮食一部分按定购价上交国家,剩下的则可以投入市场自由出售。
前者被称为平价粮,后者被称为议价粮。购买平价粮仍然需要粮票,但议价粮不受此限制,可以任意购买。
以前一家人需要数着粮票吃饭,不够吃的话,要么勒紧裤腰带,全家人一起忍饥挨饿;要么花高价在黑市买高价粮。
而现在,粮店多了一个“议价柜台”,其所出售的粮食虽然比平价粮略贵了一些,但还在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原本不够用的粮票,如今也开始有了结余。
自由市场上出现了卖粮食的商贩,种类多样,绿豆、红豆、黑米、黄米、江米……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服务态度相当好,随售随磨,米面更新鲜。
而粮店品种单调,只有两白一黄,渐渐地冷清下来,再不见原先排长队卖粮食的人群。
贺明珠终于不需要想方设法地偷偷从村里买粮食了,之前她托许大舅帮忙联系有意卖粮的农民,双方都很小心,粮食买卖干出了走私军|火的感觉。
如今可以敞开购买粮食,再不需要用土豆红薯南瓜来变着花样地哄肚子。
贺明珠大手一挥,菜单上多了数道各地特色的主食。
有云南的饵块,用大米做成,软糯弹牙,或炒或烧或卤,不管是蘸甜面酱还是辣酱,搭配爽口的小菜,哪怕是裹上油条,怎么做都好吃;
有新疆的馕,比脸都大,厚实松软,吃起来有种沉甸甸的扎实感,能够给人以切实的“吃饱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山陕的臊子面,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雪白面团摔在案板上,一双大手发力揉搓,或宽或窄的面条抛进滚烫汤锅,热腾腾地捞出后浇上一勺油润喷香的臊子,香的人吃得不抬头。
深加工的精细米面吃多了,粗粮也不能少。
陇西的搅团,晋北的莜面,东北的荞麦冷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矿务局的人们大开眼界,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一时间,煤矿人家和乌金年代的门槛都要被纷沓而来的食客们踩破了。
人们埋头苦吃,享受着迟来的饱足感。
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贴膘的季节。
九月过后,贺明珠就是一名高三生了。
八十年代大学没有开始扩招,学校数量也相当有限,不少后世的大学此时还是专科学校,高考的难度极高,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返回顶部↑
未来不管灵灵想要考公还是参军,都要进行严格的政审,甚至有的职位会调查父母有无犯罪记录。
考虑到这一点,让贾志文以重婚罪入狱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他会受罚,但灵灵的利益也可能会受损,想打老鼠又怕伤到玉瓶,逼得人左右为难。
然而,许巧燕却说:“报警,必须报警。”
“姓贾的有胆子当陈世美,两头的好处都想占,蹲大牢也是他活该,要不是现在是新中国,就该用虎头铡斩了他的脑袋!”
“至于灵灵,俺闺女不是个孬的,没了这个爹碍事,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好。”
许巧燕亲自拿着结婚证去公安局报了警,看着警察记下贾志文的名字、身份证号和住址,她心里忽然有一块大石被彻底挪开。
一切都结束了。
第155章 第155章1985年的秋天
一场风波消弭,迎来了这一年的秋天。
1984年的大丰收促使国家在1985年初出台了新政策,粮食由统购统销转为双轨制,也就是说,农民收获的粮食一部分按定购价上交国家,剩下的则可以投入市场自由出售。
前者被称为平价粮,后者被称为议价粮。购买平价粮仍然需要粮票,但议价粮不受此限制,可以任意购买。
以前一家人需要数着粮票吃饭,不够吃的话,要么勒紧裤腰带,全家人一起忍饥挨饿;要么花高价在黑市买高价粮。
而现在,粮店多了一个“议价柜台”,其所出售的粮食虽然比平价粮略贵了一些,但还在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原本不够用的粮票,如今也开始有了结余。
自由市场上出现了卖粮食的商贩,种类多样,绿豆、红豆、黑米、黄米、江米……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而且服务态度相当好,随售随磨,米面更新鲜。
而粮店品种单调,只有两白一黄,渐渐地冷清下来,再不见原先排长队卖粮食的人群。
贺明珠终于不需要想方设法地偷偷从村里买粮食了,之前她托许大舅帮忙联系有意卖粮的农民,双方都很小心,粮食买卖干出了走私军|火的感觉。
如今可以敞开购买粮食,再不需要用土豆红薯南瓜来变着花样地哄肚子。
贺明珠大手一挥,菜单上多了数道各地特色的主食。
有云南的饵块,用大米做成,软糯弹牙,或炒或烧或卤,不管是蘸甜面酱还是辣酱,搭配爽口的小菜,哪怕是裹上油条,怎么做都好吃;
有新疆的馕,比脸都大,厚实松软,吃起来有种沉甸甸的扎实感,能够给人以切实的“吃饱了”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山陕的臊子面,新鲜小麦磨成的面粉,雪白面团摔在案板上,一双大手发力揉搓,或宽或窄的面条抛进滚烫汤锅,热腾腾地捞出后浇上一勺油润喷香的臊子,香的人吃得不抬头。
深加工的精细米面吃多了,粗粮也不能少。
陇西的搅团,晋北的莜面,东北的荞麦冷面……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矿务局的人们大开眼界,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一时间,煤矿人家和乌金年代的门槛都要被纷沓而来的食客们踩破了。
人们埋头苦吃,享受着迟来的饱足感。
这个秋天,注定是一个贴膘的季节。
九月过后,贺明珠就是一名高三生了。
八十年代大学没有开始扩招,学校数量也相当有限,不少后世的大学此时还是专科学校,高考的难度极高,真正意义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