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衣裳上的系带没有系好,衣襟不知不觉间松散开来,露出小麦肤色的健壮胸膛,贺岁愉却看见了胸口上明显的疤痕。
  她跨步上前,单膝跪在床沿上,下意识扒开了他的衣裳,“这是什么时候弄的?”
  扒开衣裳一看,这条伤痕远比贺岁愉以为的要长,而且看这个结疤的痕迹,这个伤口当初一定很深。
  “几个月前吧,”赵九重看见她脸上心疼的表情,拉着她的手低声说,“早就不疼了。”
  贺岁愉皱起了眉头,纤长的手指拂过他胸口狰狞丑陋的疤痕。
  赵九重微笑着用滚烫的大掌将她的手包在手心里,昏黄的烛火下,晃动的是绵绵的情意。
  贺岁愉说要在家里好好歇上一些日子,但是也没歇两天,就待不住了,也许是天生闲不下来的劳碌命吧。
  她把开封府及开封府下辖的几个县城里的铺子都检查了一圈,中途还跟账房先生们一起把所有铺子的账盘了一遍,赶在年前给大家伙发了奖金。
  等年后,她把开封府剩下几个铺子检查完了的时候,显德二年的春天,已经快过去一半了。
  赵徳昭如今也三岁了,杜夫人有意让他们再要个孩子,贺岁愉都委婉地拒绝了。
  孩子不在于多,在于精,能把一个养好教好就不错了。
  之前在密县建馒头窑烧出来的高品质白瓷卖的不错,盘完去年的账手里又有了银子,她有意在汝州建窑,这回不烧白瓷了,烧青瓷。
  后世汝窑瓷那么出名,虽然现在还不到汝窑兴起的时候,但是只要地方对了,借助汝州当地的瓷土,再加上她现在招揽的这些工匠,也许花不了多久就能捣鼓出来漂亮的新瓷器,届时能胜过南方的越窑也为可知。
  贺岁愉从年初去了汝州以后,就一直很忙,赵九重在她离家之前就已经随大军出征,陛下这次要征淮南。
  他们之
  间完全靠写信联系,两人还时常往家里给杜夫人写信。
  那一日,
  贺岁愉蹲在土丘上看着工匠们开窑,送信的王三儿拿着一封信朝贺岁愉跑过来,“东家,您的信!”
  贺岁愉随手接过来,看信封上是杜夫人的字迹,下意识拆开来看,一打开却看到了歪歪扭扭的字,说是字看起来却像画一样,只写了几个字,下面就真的画的是画。
  她立刻就猜出了这是谁写的,不由得会心一笑。
  看着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笑着笑着,就有点儿眼眶发酸。
  看着一个孩子从那么小一点儿,逐渐长大,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
  阿昭会写字了,虽然写得像鬼画符,但孩子能拿笔就很值得表扬了,她三岁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
  贺岁愉大为感动,看完赵德昭的信和压在下面的杜夫人的信以后,当即写了厚厚的一沓信派人送回去,其中大部分都是给小赵德昭的。
  别的小孩子的父母都陪在身边,就小赵德昭一个人跟着祖父祖母长大,如果别的小朋友或者府里的下人在他面前提这些事的话,小赵德昭会很难过的吧。
  她的人不能陪在他身边,话语中的关心她不能吝啬,要让阿昭觉得,即便爹和娘都不在身边,但他们都是很爱他的。
  再过两年,等阿昭大一些的时候,她就可以把他带在身边,慢慢教他了。
  比起读再多的圣贤书,在这个乱世,还是处理事情的头脑以及自身的武力更重要一些。
  而且,如果将来……
  那阿昭早些学起来也是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