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林家从始至终都励志于做为君为民的臣子,无论是家父,抑或是微臣,即便是犬子和孙儿都是一心愿想做利君利民的好官,林家有野心,也曾站在皇上的对立面,可即便我林家野心之余亦从来坚守着心中正道。”
  林学道垂眸,叹了叹气,“微臣如今都还记得孙儿见瑜同我说过,他选择科考,便是要做能为让百姓头上有清天,有冤可诉,有理可讲,无苛捐杂税,无豪横欺霸,无强权统治的好官,使百姓各得其所而尽他所能。”
  李自深微顿了顿,颔首叹道:“倒是朕无此福分,错过了这么一位有才行有包袱的栋梁之才。”
  这话里暗含了一位君王的歉意和愧疚,林学道顿时便明白里其中的含义,他更加恭敬地弯下脊梁,“见瑜临去之前,同微臣说,祖父,如今孙儿深知天底下的事物绝非因我急切便能达成,然我之所求,即便不求达成,我亦无悔。”
  各地官员懒政,各朝官制积弊,每个科考出身的读书人最初做官时,都自认为是可以精简整肃官场,让朝堂之人焕然一新的千古第一人,可每一个做官做久了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变成了自己曾经想要整顿的那种人。
  为什么呢?因为权利从来不能让山河焕然一新,因为钱财和特权最能腐蚀人心,我独有而其他人没有的感觉最美妙,当你跪伏于别人脚下之时,才明白所有人都跪伏于你脚下的痛快!
  当你的家族荣光系于你一人之身,当身后子孙的将来都在你一手掌控之下,什么精简整顿官场还重要吗?
  当你踌躇满志、一展拳脚之时,别人一个巴掌把你打趴在地上,当刀剑驾于你的脖颈之上时,你还能不能坚持精简整顿官场?
  当你终于付出了所有的代价终于击倒了你认为的那个让官场破败不堪的那个奸臣之时,发现你没有改变任何现状,当你满怀理想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党派之争的其中一人时,当你发现你所效忠的君王只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愚蠢之人时,我该如何做这忠臣良将?
  以往,他的父亲林谦和如今的这位内阁首辅商骆都深信,若是他所面对的那个君王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河清海晏,那他便该换一个,由他来教导这个君王该如何做一个君王!
  可他的孙儿曾告诉他,祖父,世间之抉择无对无错,我们尽我们之所能,只为了还得世间一个可能,即便我们证明了那条路走不通,那我们不是也证明了,这条路后来之人不必走,这便足矣。
  是的,当他父亲试图决定着天下人的命运之时,没错!走上了失败之路时亦没错!可其实你所认为的君王和江山是什么样子的一点都不重要,命运无常,世间从来容不得你操控。
  没错,他也曾深深地认定了李祯祺才是他林家心中的明君,为此他与父亲愿付出一切亦在所不惜,女儿、儿子、孙子都可以牺牲,只因那心中的抱负和信念是为万民之生计、江山之稳固,可世事终究难料!
  还是他的孙儿点醒了他,为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保证国无战争,让百姓能安居乐业,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我们官之于民,就如同父母一般对待子女,过多的干预是控制欲,是对权势的渴求!而我们人啊,总是爱用大道理来掩饰或是用借口来修饰欲望,不过是看不清自己的心罢了。
  权
  利到底是什么?我又何德何能决定我这一方百姓的生死存活?我又不是圣人!我也希望我是神,我也希望我的国家繁荣昌盛,可我该如何做才能做到?
  我们自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好,所谓爱民如子,最大的爱不过是默默守护和适当放手,民之想为官之想,民之乐为之乐,而非反过来,认为愚民需要被教化,那不过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蔑视!
  而在这一层而言,他觉得他眼前的君主做得已经很好了,不是吗?那么他便愿意相信他!
  有时原谅是一种可能,他的孙儿会希望他原谅这位君王夺取了他的性命,只为了换得他孙儿所希望的那个江山稳固、河清海晏的可能性。
  “皇上,来这之前,锦婳与我说,可叹这世间对女子如此不公,一身只能系于家世、父亲、丈夫,无关自身风貌才华,若她用自身去挑战这个规则和约定俗成,只会粉身碎骨!微臣觉得,既然我们决定了她们的一生,那是不是也该护住她们的一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