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那伙计所说,正好可以趁着这中间的一个半时辰,再在这小镇里吃喝逛买。
  从大剧场出来,回头望了望还在门口不愿离去的那些客人们,锦衣青年不由心里琢磨。
  这一场影戏精彩绝伦,十两银子的确不算多。
  莫说大魏朝原本就富庶,手里有闲钱的人多了,就是在他们那边,若是教那些官商们知道了,怕不是恨不得天天手捧着银子来看这影戏!
  而这一本花仙传,还只是一种而已。
  在他们包厢接待的伙计们说了,再过上两月,还会有新的影戏上映呢!
  这赚银子的速度,跟从天上掉银子有什么分别?
  难怪这位楼乡君如此大手笔,竟是以私人之力,凭空建了这样一个人间至乐的小镇!
  锦衣青年边想边逛,信步就来到了大剧场旁的书阁之中。
  这书阁外观瞧着雅致,倒是中规中矩,没有标新立异,可走进去便知道大不一样了。
  一侧墙上挂着一排排的字画,有横幅,也有卷轴和册页。
  细看过去,却是各种人物画。
  跟刚进小镇所进的那个玩器铺子一般,这里的人物画,也全都是话本中人。
  他虽不是大魏国人,但身份贵重,从小就学习大魏和北戎的语言,大魏的文章典籍,自然也是博览识记。
  话本子什么的,也看过不少。
  话本里头的人物插画,多半是白描,得些许神韵而已。
  但这里的人物画,却并非白描和写意,而是细腻到仿佛活人的工笔画。
  比如这幅边塞女侠图,那千里救父的女侠,衣饰质朴,身姿刚劲如雪中寒梅。
  不提女侠的长相,活脱脱就是他想像中的人物,就是那衣袖一角被磨损出的线头,都让人能体会到当时女主角心中的焦虑和形势的艰难。
  他怔怔地望着这幅卷轴,足足有盏茶的工夫。
  等他再去看旁的画作时,他身边的随从便麻利地将这画买下。
  二百两银子的价钱,当真不算贵。
  虽不是什么当朝名家所作,但这不是他们主上喜欢么?
  此时锦衣青年已是逛到了另一边。
  这一边却是靠墙顶天立地摆着书架。
  这书架上,全都是话本!
  当然,这些话本,都是精装版的,有不过巴掌大小,适合装在口袋里,闲着无事时就拿出来翻看的。
  也有比寻常话本大两圈儿,字体粗黑,纸页光滑坚硬,闻起来还有淡淡黑香,封皮上用锦缎包着的……这显然是给那些上点年纪的老人们准备的。
  除了艮岳散人、青萍客和孔方子的话本外,还有采莲客的。
  据说采莲客与楼乡君是亲友,构思话本之时,还常在一道探讨论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