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吕大嫂,她挣的肯定要比所有人都多,毕竟,她不光自己做事,她还让娘家送来了两大袋子的鸭毛鹅毛哩!
  只是她这人精明,有人来问,她就光笑不松口罢了。
  不过除了吕大嫂之外,还有巷口那家的小媳妇,也送去了一大袋子的绒毛!
  说是那种绒毛,一钱银子一斤!
  一大袋子,看着虽然轻飘飘的,怎么都有五斤吧?
  这不就是半两银子?
  听到这个来钱路子的众人,纷纷动起了心思,不是去烧鸭店里打听,就是去乡下采买的……不过他们这会儿再去收,已是迟了。
  不管是烧鸭店,还是乡下养鸭养大鹅的农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东西值钱,不肯轻易卖给他们了,宁愿自己收集了再送到城里去……
  至于那绒毛的用法么?
  据妇人们的说法,那绒毛,报社的东家,让用那绒毛来填棉袄。
  至于说绒毛做棉袄会不会臭,会不会生虫啥的,据说东家是用一种秘方给处理过了,用来做棉袄就又软又暖。
  而且她们做的棉袄,跟一般的棉袄可大不一样。
  不管是里头添的绒毛,还是那样式,都是她们从来也没见过的。
  她们江州城虽然地处南方,可是到了冬天,也是很冷的。
  棉袄也不能不穿啊。
  如今在报社学会了新式棉袄的做法,没准到了夏日,就可以把全家的棉袄都试着照那个样式做。
  就算老人固执,不肯穿新样式的,那也能给家里孩子试一试啊!
  不过大伙也是有些纳闷。
  如今才不过是春季,怎么就要着急做冬日的袄子?
  而且整个报社里的人,也不过十来个而已。
  但她们十来个人加上报社的丫环们,一起动手,做的袄子,少说也有五六百件了吧?
  难道说报社这十来个人,一个人就要穿四十件不成?
  还是说,报社的东家,准备做了这袄子,拿去买不成?
  不过种新式袄子,领口和袖口都用了从没见过的小机巧,既贴身又有松紧,实在是妙得很,甭管大人喜不喜欢,那些小娃子们,肯定是会喜欢的……咦,也不对呀。
  她们做的袄子,都是大人样式,也没有孩子们的呀!
  第236章 金瓯白发樵夫与姑射山人。
  街坊妇人们的猜测疑惑,在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后,也就悄然而止了。
  原来云水周报上,专门用一版的位置,详细写了用鸡鸭绒毛制做冬袄的步骤和原理,而这文章的署名者,正是孔方子。
  如今江州城中还是春日,对于做冬衣倒还没那般关注,不过也有不少想得长远的人家和商家,看了这法子已经悄悄买来材料去试了。
  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没住在报社附近的,却是摇头不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