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腹诽一句,李昭宁便道:“看来令郎并不像尚书所说那样不急于功名利禄,而是渴求得连亲生父亲的生命都可以用来做祭|品……”
  “若朕举行一场专为‘有才而无份’的学子举行的殿试,”她笑笑,“尚书猜猜,令郎是愿意做朕的门生,还是愿意做陈崔的门生?”
  张伦本在盛怒中,听到这话却突然静了下来。
  李昭宁继位两年,科举也已经恢复两年,她确实有这个实力,也能策动那些怀才不遇的学子们来参与这场殿试。
  而张岚与他之间的矛盾确实已经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
  若李昭宁所言为真,张岚就一定会倒戈向她,而自己多年来的辛苦筹谋、为家族为后辈的隐忍痛苦,就成了个笑话……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昭宁看向张伦,“张尚书若不想父子反目,就好好想想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吧。”
  说罢,李昭宁便站起来,拍了拍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抬脚就要走。
  而张伦几乎是一把扑过来挡住了李昭宁的去路,跪倒在她面前,伏在地上缓缓开口:“臣……请、罪!”
  *
  谎言就像一面镜子,一旦裂开了一条小缝,真相便会抽丝剥茧,昭然若揭。
  张伦很快便招供,还指出了幕后指使人是陈崔。
  而听闻张伦认罪画押的消息后,剩余人等也纷纷倒戈,不出两天便将事实交待得完整清晰,所有的线索都串成了一条明显的线——
  陈崔指使户部、礼部,暗中制造炸药炸毁堰塞湖,同时将暗洪一同引入漕渠,这才造成了泛滥的水灾。
  人证物证俱在,当李昭宁带着人来到皇宫的御书房时,陈崔仍旧稳稳地坐在轮椅上,望着她笑。
  却只是笑。
  李昭宁将人收押下狱,陈崔并未有丝毫反抗,而审讯也几乎不费什么功夫,事件罗列出来时,他利落地认罪,别的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只是在签字画押后,他望着坐在对面的李昭宁,缓缓一笑,眼中森然顺着眼尾的皱纹爬满脸颊,又融进皮肤骨血消失不见。
  “你会后悔的。”
  他道。
  这句话后,他眼中光亮就随着落下去的红日一起消失殆尽,再也没有了任何生气。
  李昭宁不屑与他争论什么,个人的荣辱、权力的更替甚至朝代的兴衰不过是时代滚滚洪流的一个小小缩影,只是机缘巧合下陈崔不得不放开船舵,将前路交给了李昭宁而已。
  陈崔懂这个道理,他觉得李昭宁也该懂——陈崔面对的是「权宦不配为帝」的死局,而李昭宁面对的『女帝如何胜任天子之职』又何尝不是一个逆反天罡、神仙难为的大难题?
  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陈崔旧罪累累又添新罪,按律当凌迟甚至五马分尸都不为过,但李昭宁念其功劳,也曾为大周盛世出过一份力,便特别开恩,赐了个斩首。
  斩首当日,陈崔囚车刚到街口,就有无数人冲上街头巷尾,想来看看这位横亘三代皇帝、权倾朝野的阉人到底是何模样,因而街上热闹无比,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流似河水一般涌动。
  却不曾想那长安守备竟监守自盗,率长安亲卫来劫囚车,却在起势之初就被埋伏在城中的护卫一举拿下,尽数歼灭。
  消息传到李昭宁耳朵里面的时候,她正坐在炕上看书,而一挎刀甲胄的侍卫急匆匆地跨过门槛,给李昭宁汇报今日街市的乱象、平定叛乱的经过,并向李昭宁讨一道最后的斩首令。
  毕竟陈崔是三镇节度使,他一死,其手下党羽或许会不满李昭宁而选择孤注一掷,揭竿而起。
  李昭宁仔细听完,望向下方单膝跪地的人,忽然觉得有些眼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