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3)
声音中听不出丝毫恐惧、惊惶或愤怒,语调也平缓沉稳,却似洪钟般将如飞雪飘扬的嘈杂声都压了下来。
守卫们从未见过这样平静而透着凛然气度的李昭宁,他们眼中的女帝一直都是谨小慎微、谨言慎行的模样,而眼前的她,就算尘烟弥漫、战鼓如雷,也掩不住她周身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度风华。
“还不快去?!”白居简大喝一声。
守卫们如梦方醒,匆匆围上去推开城门的机关,而机扩乍一松动,随着一声震天的吱呀声响,城门轰然洞开。
无数士兵如鱼贯入,喊杀声如雷贯耳,而李昭宁一把将子涵推上战马,狠狠地拍了拍马屁股,便看着马儿扬长而去。
眼见着敌方的士兵向她涌来,她撒开腿就跑,几乎是带着敌军冲上城楼,在己方士兵惊恐的目光中穿行而过,而那些人几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敌军一刀抹了脖子。
她一边跑,一边看向城楼下——睿王仍旧立于车前,纹丝不乱,丝毫没有进城的打算。
正中下怀。
李昭宁故意留了留力气,若此处陈崔的人多,就待身后追兵把人杀完了才加快脚步往前跑。
直到她看见朱雀门缓缓打开,一只轮椅缓缓推出,才拐进暗巷,绕向轮椅那边去。
追兵尽管跑得很快,但到底不如李昭宁熟悉长安的布局,她在狭窄街巷间穿行,不一会儿就绕到了陈崔队伍的后面。
“节度使留步。”她缓缓开口,站直身体,望着人群前面的轮椅中的背影,微微一笑。
推轮椅的小太监的动作明显顿滞了一下,上百人的车架也缓缓停下,众人纷纷转身,看向这位幸存的女帝。
她的衣袍尽皆被鲜血染红,额角散开几缕碎发,但眼神却丝毫不显慌乱,反而是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她笑笑:“多谢节度使护驾及时,朕才没有被那冲进城内的歹徒害了命。”
一句话,断了陈崔再拔刀向她的路。
陈崔缓缓转过轮椅,面色晦暗不明,定定地看着她。
暗处,三两个追兵则悄悄从墙边探出头,望了望街上两相对峙的两个人,又转过身悄悄地向着城门的方向无声跑去。
街道上,李昭宁也静静地望向陈崔,目光越过轮椅看向远处的城门,人影渐渐聚集,喊杀声也慢慢止息,直到整齐地列成长长的两个队伍,而队伍中间,一驾马车缓缓行来。
李昭宁缓缓走近,至陈崔身前停下,那马车也缓缓地停在了李昭宁面前。
睿王缓缓走下马车,停在李昭宁面前,俯身行了一礼:“臣见歹徒来伤害陛下,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陈崔本来对着睿王一脸谄媚,听到这话,笑容僵在脸上,只余翘起的唇角,收也不是,放也不是。
他身后手握轮椅靠背的小太监小声嘀咕:“怎么姑侄俩说的话都一模一样……”
李昭宁却是颇为顺畅地顺坡下驴:“睿王千辛万苦杀进城门,就为了救朕于刺客的刀下,何罪之有?”
她抬眸看向睿王的脸,轻轻一笑,叫出那个尘封记忆里陌生的称谓:“多谢……姑姑。”
这两个字年出口的瞬间,竟如一把钥匙插入锁孔,尘封的往事便破门而入,如汹涌潮水般涌来,拍得李昭宁微微一愣。
而面前的睿王却并未察觉到李昭宁的小动作,会意一笑:“陛下,多年未见,长这么高了。”
李昭宁嘴角抽了抽,不会寒暄不必硬夸。
但她还是端着礼貌而疏离的笑容缓缓接话:“姑姑哪里的话,自从姑姑离京,昭宁日夜思念姑姑,连梦里都在叫着姑姑呢……”
或许是咕咕二字念得有点多,几只鸽子也扑扇着翅膀落在了李昭宁身边,她挪过目光来, ↑返回顶部↑
守卫们从未见过这样平静而透着凛然气度的李昭宁,他们眼中的女帝一直都是谨小慎微、谨言慎行的模样,而眼前的她,就算尘烟弥漫、战鼓如雷,也掩不住她周身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度风华。
“还不快去?!”白居简大喝一声。
守卫们如梦方醒,匆匆围上去推开城门的机关,而机扩乍一松动,随着一声震天的吱呀声响,城门轰然洞开。
无数士兵如鱼贯入,喊杀声如雷贯耳,而李昭宁一把将子涵推上战马,狠狠地拍了拍马屁股,便看着马儿扬长而去。
眼见着敌方的士兵向她涌来,她撒开腿就跑,几乎是带着敌军冲上城楼,在己方士兵惊恐的目光中穿行而过,而那些人几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敌军一刀抹了脖子。
她一边跑,一边看向城楼下——睿王仍旧立于车前,纹丝不乱,丝毫没有进城的打算。
正中下怀。
李昭宁故意留了留力气,若此处陈崔的人多,就待身后追兵把人杀完了才加快脚步往前跑。
直到她看见朱雀门缓缓打开,一只轮椅缓缓推出,才拐进暗巷,绕向轮椅那边去。
追兵尽管跑得很快,但到底不如李昭宁熟悉长安的布局,她在狭窄街巷间穿行,不一会儿就绕到了陈崔队伍的后面。
“节度使留步。”她缓缓开口,站直身体,望着人群前面的轮椅中的背影,微微一笑。
推轮椅的小太监的动作明显顿滞了一下,上百人的车架也缓缓停下,众人纷纷转身,看向这位幸存的女帝。
她的衣袍尽皆被鲜血染红,额角散开几缕碎发,但眼神却丝毫不显慌乱,反而是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她笑笑:“多谢节度使护驾及时,朕才没有被那冲进城内的歹徒害了命。”
一句话,断了陈崔再拔刀向她的路。
陈崔缓缓转过轮椅,面色晦暗不明,定定地看着她。
暗处,三两个追兵则悄悄从墙边探出头,望了望街上两相对峙的两个人,又转过身悄悄地向着城门的方向无声跑去。
街道上,李昭宁也静静地望向陈崔,目光越过轮椅看向远处的城门,人影渐渐聚集,喊杀声也慢慢止息,直到整齐地列成长长的两个队伍,而队伍中间,一驾马车缓缓行来。
李昭宁缓缓走近,至陈崔身前停下,那马车也缓缓地停在了李昭宁面前。
睿王缓缓走下马车,停在李昭宁面前,俯身行了一礼:“臣见歹徒来伤害陛下,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陈崔本来对着睿王一脸谄媚,听到这话,笑容僵在脸上,只余翘起的唇角,收也不是,放也不是。
他身后手握轮椅靠背的小太监小声嘀咕:“怎么姑侄俩说的话都一模一样……”
李昭宁却是颇为顺畅地顺坡下驴:“睿王千辛万苦杀进城门,就为了救朕于刺客的刀下,何罪之有?”
她抬眸看向睿王的脸,轻轻一笑,叫出那个尘封记忆里陌生的称谓:“多谢……姑姑。”
这两个字年出口的瞬间,竟如一把钥匙插入锁孔,尘封的往事便破门而入,如汹涌潮水般涌来,拍得李昭宁微微一愣。
而面前的睿王却并未察觉到李昭宁的小动作,会意一笑:“陛下,多年未见,长这么高了。”
李昭宁嘴角抽了抽,不会寒暄不必硬夸。
但她还是端着礼貌而疏离的笑容缓缓接话:“姑姑哪里的话,自从姑姑离京,昭宁日夜思念姑姑,连梦里都在叫着姑姑呢……”
或许是咕咕二字念得有点多,几只鸽子也扑扇着翅膀落在了李昭宁身边,她挪过目光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