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重要的是,她本人对剧本非常喜欢。
  虽然看起来是全女阵容的主创团队,可电影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女性主义色彩,她们只是平铺直叙的,完成了一场血色谋杀案件的重现。
  金宝拉偏爱的自然光、固定镜头和长镜头,确实避免了过
  度剪辑,让场景故事变得更加真实,让观者沉浸其中,但也证明,沈芝玉没有太多可以依靠剪辑修饰演技的空间。
  她只能一遍遍的消磨着时间,做好前期准备,不论是新闻还是李智侑收集的素材,足够让她更立体,更加了解这个人。
  越南语是没学习过,也只能靠语言老师一句句的教着,鹦鹉学舌,不是刻板印象,但那位新娘确实相较而言,肤色更加黑一些,东南亚天气使然。
  可也不是不美,那种独特的南洋风,像是盛夏梅子沉入水中翠绿,浮动着带着咸湿的风,裸露的大腿肌肤,让人想到《情人》当中场景。
  沈芝玉没有刻意防晒,也没再去皮肤科,让皮肤状态更接近于一位需要操持家务的主妇,连指节都留下料理的痕迹。
  金宝拉喜欢环境音,也将环境音用的很妙,放大的婆婆和丈夫嘟囔着的,听不懂的不满。
  那些韩国语像是这位新娘煮不好,之后也没有煮好机会的年糕汤一样,扑腾着冒着热气,好似这个国家又将她煮沸,融化在锅里。
  因为经历了太多不满抱怨,所以干脆沉默,只有沉默和认错变成最安全的,可她也不是没有想过逃离。
  可她逃离的结果就是死在了自己以为的“美好生活”当中。
  当初因为想要逃离贫穷,想要补贴家庭,而来到韩国,却因为语言、习俗…等问题,频繁的争吵,一直到她提出要去别的城市,和亲戚共住。
  害怕自己赔本,害怕新娘一去不回,感觉自己买到劣质商品一样,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她,干脆在愤怒之下杀死她。
  因为语言壁垒一直存在,大多数时候,沈芝玉和男主角的对白都在鸡同鸭讲,那些情绪只能依靠眼睛传达进观者的眼睛。
  而沈芝玉有双会说话的眼睛,不论是期待、憧憬还是破碎,惶恐不安,都有充足的故事性。
  拍摄前已经定下,要按照《熔炉》的标准宣传,即使是沈芝玉这种,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会点头配合宣传的性格,也觉得好功利,也觉得有吃人血馒头的嫌疑。
  即使票房再高,那位新娘可以得到一韩元吗?
  沈芝玉觉得,她可以做到的明明还有更多。
  钱花出去了,事情已经做了,就要有价值,承诺将片酬捐献给政府相关部门,用来增设休息所。
  是的,韩国政府也不是一点事情都不做,他们还是干了一点活。
  不论好坏,他们增设了咨询电话,也给遭受家暴,或其他原因无处可去的外国新娘开设休息场所。
  “比起这些,是因为这些新娘语言不通,又没有太多工作机会吧?”
  沈芝玉在和李智侑、韩瑞尹聊到这个问题的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她们俩去看了庭审,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比起生命而言显得单薄,可这个国家本来就是这样。
  韩瑞尹还好一些,像李智侑这种理想主义只会被气的够呛。
  可愤怒又有什么意义呢?
  休息场所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她们有地方住也不代表可以生存在这里。
  “我已经和相关部门联系过,她们会提供语言教室,以及后续的就业机会,至于技能培训和语言教室的开支,就由后续票房分成支付。”
  可即使沈芝玉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她依然不乐观,还是那句话,只要需要韩国丈夫担保,就没办法让这些人真正获得尊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