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3)
韩信将情报往炕几上一扔,评价道:“陈馀赵歇,不足为惧。”
旋即他看了一眼舆图,思索片刻后他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便拔营,全军向井陉口出发。”
众将领一听,顿时就猜到了韩信已经想到应对赵军的办法了,纷纷应声,旋即就起身告退。
翌日一大早,汉军便拔营往井陉口的方向出发,直到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处韩信才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修筑营地。
“旋儿你过来。”韩信见刘旋召至自己跟前后对她道,“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第46章 家还被偷了!!!
三更半夜,正是人们睡熟的时候,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应该和周公约会的刘旋此时却已经从睡梦中醒来,换好了甲胄,带上穿云弓和青女剑便带上和她一样已经准备好的两千轻骑就直接出发了。
而目的地就是赵军大营。
不过刘旋他们今天晚上的目标并不是夜袭赵军大营,所以还没抵达目的地,他们就停止了前进,旋即刘旋下令让所有人进行隐伏。
然后?
然后自然是等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亮。
此时陈馀和赵歇两人正和赵国其他的将领们汇聚一堂,虽然大家都是在睡梦中就被叫醒了,但是大概因为大战在即,所以没有谁面露疲色。
坐在上首的陈馀正闭目养神,而其他人则在下面窃窃私语,他们昨日就已经知道韩信带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想到韩信会选择怎么跟他们打,半夜就有探子传消息回来说韩信在半夜就起营整兵了。
他这是想做什么?
在赵将们看来,韩信此举要么是睡不着起来折腾士兵,要么就是准备开打了。
想到韩信过往的战绩,赵将们没有把他当做是无知草包,所以用脚后跟想他们都知道第一种可能性为零,也就是说——
大战近在眼前了!
如此一来,得知消息的赵将们哪里还睡得着?个个都麻溜地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和陈馀、赵歇他们碰头。
不一会儿,就有士兵进来禀报说:“大王、国相,汉军渡河了。”
一听到这话,陈馀立马睁开双眼,扭头看向赵歇后与他一同起身,然后两人大步往外走,径直登上了便楼开始观察远处的汉军。
见汉军真的开始度过绵蔓河,赵歇扭头就问陈馀:“国相,韩信果然是让汉军渡河了,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发兵?趁此机会阻止他们渡河?”
赵军大营就驻扎在井陉口,而汉军则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至于绵蔓河则在两军之间,和两军相隔的距离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一旦让韩信带兵渡河成功了的话,那么危险就朝他们逼近了。
虽然赵歇之前和陈馀站在一边,反对了李左车的提议,也认为他们足足有二十万大军,怎么打都不可能输给汉军。
但是事到临头,想起韩信以往的战绩,再想起李左车作为李牧的孙子,虽然没有征战过沙场,但是他却以谋士之身为赵国立下过不少的战功,甚至因此被封为广武君,而他却说不管是韩信还是刘旋都不容小觑。
一想到这些,赵歇的一颗心就跳得有些不安了。
“不着急。”和赵歇比起来,陈馀要淡定得多了,他说,“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们渡河?”
赵歇看向陈馀,然后就听到他继续道,“大王你忘了我前几日说的话了?韩信他们敢来,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时的陈馀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句话,所以韩信才敢信誓旦旦地向充当前锋去渡河的一万名士兵保证他们只管渡河,赵军绝对不会突然发兵袭击他们。
“将军,大将军简直神啦。”隐伏于山中的李苗注意到不断渡河的汉军,以及始终一动不动的赵军大营,忍不住跟刘旋感叹道,“他是怎么能把赵军猜得透透的?” ↑返回顶部↑
旋即他看了一眼舆图,思索片刻后他下令道,“吩咐下去,明日便拔营,全军向井陉口出发。”
众将领一听,顿时就猜到了韩信已经想到应对赵军的办法了,纷纷应声,旋即就起身告退。
翌日一大早,汉军便拔营往井陉口的方向出发,直到距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处韩信才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修筑营地。
“旋儿你过来。”韩信见刘旋召至自己跟前后对她道,“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第46章 家还被偷了!!!
三更半夜,正是人们睡熟的时候,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应该和周公约会的刘旋此时却已经从睡梦中醒来,换好了甲胄,带上穿云弓和青女剑便带上和她一样已经准备好的两千轻骑就直接出发了。
而目的地就是赵军大营。
不过刘旋他们今天晚上的目标并不是夜袭赵军大营,所以还没抵达目的地,他们就停止了前进,旋即刘旋下令让所有人进行隐伏。
然后?
然后自然是等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亮。
此时陈馀和赵歇两人正和赵国其他的将领们汇聚一堂,虽然大家都是在睡梦中就被叫醒了,但是大概因为大战在即,所以没有谁面露疲色。
坐在上首的陈馀正闭目养神,而其他人则在下面窃窃私语,他们昨日就已经知道韩信带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想到韩信会选择怎么跟他们打,半夜就有探子传消息回来说韩信在半夜就起营整兵了。
他这是想做什么?
在赵将们看来,韩信此举要么是睡不着起来折腾士兵,要么就是准备开打了。
想到韩信过往的战绩,赵将们没有把他当做是无知草包,所以用脚后跟想他们都知道第一种可能性为零,也就是说——
大战近在眼前了!
如此一来,得知消息的赵将们哪里还睡得着?个个都麻溜地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和陈馀、赵歇他们碰头。
不一会儿,就有士兵进来禀报说:“大王、国相,汉军渡河了。”
一听到这话,陈馀立马睁开双眼,扭头看向赵歇后与他一同起身,然后两人大步往外走,径直登上了便楼开始观察远处的汉军。
见汉军真的开始度过绵蔓河,赵歇扭头就问陈馀:“国相,韩信果然是让汉军渡河了,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现在就发兵?趁此机会阻止他们渡河?”
赵军大营就驻扎在井陉口,而汉军则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的地方就地扎营,至于绵蔓河则在两军之间,和两军相隔的距离都差不多,也就是说一旦让韩信带兵渡河成功了的话,那么危险就朝他们逼近了。
虽然赵歇之前和陈馀站在一边,反对了李左车的提议,也认为他们足足有二十万大军,怎么打都不可能输给汉军。
但是事到临头,想起韩信以往的战绩,再想起李左车作为李牧的孙子,虽然没有征战过沙场,但是他却以谋士之身为赵国立下过不少的战功,甚至因此被封为广武君,而他却说不管是韩信还是刘旋都不容小觑。
一想到这些,赵歇的一颗心就跳得有些不安了。
“不着急。”和赵歇比起来,陈馀要淡定得多了,他说,“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们渡河?”
赵歇看向陈馀,然后就听到他继续道,“大王你忘了我前几日说的话了?韩信他们敢来,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此时的陈馀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句话,所以韩信才敢信誓旦旦地向充当前锋去渡河的一万名士兵保证他们只管渡河,赵军绝对不会突然发兵袭击他们。
“将军,大将军简直神啦。”隐伏于山中的李苗注意到不断渡河的汉军,以及始终一动不动的赵军大营,忍不住跟刘旋感叹道,“他是怎么能把赵军猜得透透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