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就好。”
  而息禾,休整之后,便又投身在灾区的重建之中。
  长安,未央宫。
  天色已晚,殿内却灯火通明,刘彻穿着玄衣跪坐在案几前,手里正看着奏折。
  在他身侧,还跪坐着一个年岁不大的小孩。
  小孩长得白净,眼睛明亮,坐姿挺拔,小小年纪便有君子之风。
  “父皇,可是山东出了变故?”这小孩便是刘彻与卫子夫之子,太子刘据。
  刘彻合上折子,将它递给他:“这是山东回来的折子,你也看看吧。”
  见状,刘据恭敬的接过奏折,将其翻开,眉头舒展:“山东如今有了治疗疫病的办法,反应速度很快。”
  他继续往下看,眉头逐渐紧锁:“为了刺杀一人,竟然屠戮一县百姓,究竟是谁这般丧心病狂?”
  刘彻整理衣摆,起身:“他们不是丧心病狂,他们是在惧怕。”
  “惧怕什么?”刘据跟着起身,面露不解。
  “惧怕她带来的改变。”
  夜空是蔚蓝色的,上面点缀着点点繁星,而弯弯的明月,却抢夺了星星的光辉,显得格外的皎洁明亮。
  刘据年纪小,闻言半知半解。
  刘彻道:“以后你就知道了。”
  说罢,他对着一旁站得像个雕像的常融道:“去将张汤叫来,我有事与他商议。”
  ……
  张汤是审理淮南王谋反的主事人,稚县之事牵扯到淮南王旧部,刘彻便打算将此事交给他去处理。
  很快,张汤就从已有的线索中,锁定了京兆李氏,又从京兆李,牵扯出了不少朝堂重臣,波及甚广。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元狩四年春。
  这一年,京兆李氏一族因为欺君罔上、屠戮百姓,被夷三族。
  同年,李锡于狱中自尽,写下悔罪书。
  其中与稚县屠城之事有牵连的朝廷重臣,砍头的砍头,抄家的抄家。
  这一番下来,倒是让国库充盈了不少。
  消息传到山东时,息禾正在组织灾民迁往朔方城。
  事情落下帷幕,此事总算给稚县枉死的百姓有了个交代,也让她放下了一个心事。
  这几个月,水灾已经全部退了下去,经过消杀和重建,灾区已经恢复了部分生机。
  正值春季,众人纷纷在地里忙活,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只是财政的压力依旧很大,除了灾民的安顿,之前招降的匈奴人需要安顿,还要筹募与匈奴王庭作战的军费,三者都需要不菲的开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