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2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诚道谢之后,夜幕已经降临,冯凯骑上自己的摩托车,披星戴月,向市局驶去。
  3
  刑警支队里静悄悄的,顾红星不知道忙什么别的案件去了,只有暗室的门缝里透出红色的光芒。可想而知,卢俊亮应该是在锹柄上找到了指纹,拍过了照片,正在冲洗中。
  冯凯知道,现在已经是1985年了,社会各界对指纹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想再用几年前那种忽悠每个人按手印的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了。既然没有获取“指纹库”的可能,那么即便有了指纹,也不能直接破案。想要破案,还是得从调查情况入手,找出这伙车匪路霸最有可能藏身的位置。
  “偷咸肉的案子,就是这样锁定范围的。”冯凯这样告诉自己。他还记得几年前,很多被偷的群众来公安局门口聚集,顾红星不厌其烦地一个个登记住址,最后在地图上画出了犯罪分子所在的范围。
  这就是陶亮那个年代流行的“犯罪地图学”的雏形了,他目前计划着的办法,就是照葫芦画瓢,再试试这个方法。
  冯凯拿出了一张纸,把自己获得的所有信息,逐一列了出来。
  4月3日,在龙番市郊区龙番发电厂附近的乡村道路上,发生了韦星报警的偷煤案。
  4月9日凌晨,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716县道22公里界碑附近(此处距离龙番国道岔口10公里),发生了一起抢劫走私货物的案件,受害人方良运损失一箱牛仔裤、蛤蟆镜等生活用品,方良运本人垫付货款,未报警。
  4月11日凌晨,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龙南省道20公里界碑附近(此处距离龙番国道岔口20公里),发生了一起抢劫走私货物的案件,受害人廖山损失一箱洋酒,廖山本人垫付货款,未报警。
  4月14日凌晨,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龙番国道360公里界碑附近,发生了一起抢劫走私货物的案件,受害人何强损失多箱生活用品,未报警,但因为后续的纠纷被警方发现。
  4月17日晚,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一条水泥乡村小路上(此处距离龙番国道岔口12公里),发生了一起抢劫走私货物的案件,受害人张建军损失两箱走私的磁带,张建军本人垫付货款,未报警。
  4月29日凌晨,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717县道73公里界碑附近(此处距离龙番国道岔口5公里),发生了一起抢劫走私货物的案件,受害人鲍志强损失多箱洋酒、生活用品等货物,涉及数额较大,鲍志强在犹豫是否报警的时候,海关已查到此事。
  8月28日凌晨,在龙番市郊区辖区内,龙番国道351公里界碑附近,发生了抢劫烧车的案件。受害人舒少平,损失了几箱烟酒,还差点被烧死。
  以上匪徒作案,都是蒙面进行的。
  从海关提供的资料看,因为走私团伙内部体系繁杂,他们在顺藤摸瓜逐一排查的时候,消耗了一些时间。直到7月上旬,才把所有的线索都落实完毕。是否还有未被查到的涉走私的人员,或是未被端掉的销赃窝点,从目前的资料看,还不能确定。因此,4月29日后,是否还有其他受害人,也不能完全确定。
  按照目前掌握的7起案件的情况,冯凯在从派出所拿来的郊区地图上逐一标记出了事发地点。也正因为如此,冯凯才轻松地搞清楚了案发地都在龙番国道附近的这一明显规律。
  “犯罪分子是以龙番国道为中轴线,在周围的道路上实施作案的。”冯凯自言自语道。
  “就这么点线索?”卢俊亮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冯凯的身后,问道。
  冯凯回头看了看卢俊亮,说:“怎么?指纹找到了?”
  “找到了。”卢俊亮说,“虽然铁锹被保护得很好,但是毕竟过去了这么久,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一共应该有几十枚指纹的痕迹,但实际上能够进行特征点分辨的,只有两枚指纹,一枚是右手拇指,一枚是右手中指。”
  “足够了。”冯凯说,“反正也不指望通过指纹找出匪徒,只要能够作为证据证明他们的罪行就行了。”
  “所以,你还在这里划范围?”卢俊亮饶有兴趣地盯着地图。
  冯凯拿铅笔,沿着标示出来的作案点画了一个圆,说:“划范围就能看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沿着龙番国道,在方圆40公里的范围内,多点犯案,说明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现在没有什么私家车,这些人也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脚走路,所以移动范围有限。”冯凯侃侃而谈,“由此可以推断,匪徒就是这直径40公里的圆圈里的某个村落的村民。哦,忘了告诉你,抢劫烧车案现场发现的足迹是布鞋的,可以判断出匪徒是白日耕作、夜间抢劫的农民。”
  “私家车是什么意思?”卢俊亮一脸茫然。
  “这个不重要,你就说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冯凯岔开了话题。
  “有道理。”卢俊亮说,“不过,有个问题,你画的这个圆圈里,是郊区村民的聚集区,这么大范围,你数数,最起码有20多个村落,涉及一两万人,请问你要怎么找?”
  “呃。”冯凯语塞了,说,“别急,这只是第一步嘛,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其他的规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