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24节(2 / 4)
“哪句话?点醒你什么了?死因真的有问题?”冯凯吃了一惊,问道。
“你别着急问我。”卢俊亮一边开车一边说,“这都是医学问题,我在这里一时半会儿和你说不清楚。”
“不错啊,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基础就是比卫生员转行干法医的扎实不少。”冯凯说,“一句话就能点醒你。”
卢俊亮没有回答,此时他心事重重。可以理解,如果是死因或者死亡方式判断有误的话,那么他们法医就要承担对这个案子走了这么大一圈弯路的所有责任。
龙东县城和龙番市很近,吉普车很快就驶进了龙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大院。
三个人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来,吓了林淑真一跳,她慌忙问:“怎么了这是?有谁受伤了吗?”
说完还绕着顾红星看了一圈。
“没有,师娘,就是有一个案子想向您请教一下。”卢俊亮说。
“叫姐。”林淑真放下心来,扶着肚子坐回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说道,“这回又是怎么回事?”
“你说,什么情况下,人的喉头会水肿?”卢俊亮问道。
“喉头水肿?”林淑真想了想,说,“感冒啊。”
“不是。”卢俊亮说,“是水肿得很厉害,可以堵塞呼吸道的那种。”
“那么严重啊?”林淑真说,“那我第一反应肯定是过敏。”
“过敏?”卢俊亮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这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外伤不会导致吗?”
“外伤一般会导致出血。”林淑真说,“没有出血,单纯水肿的话,过敏的可能性大。”
“那你说,过敏原会是什么呢?”卢俊亮说。
“这可就不好说了,有的人虾子过敏,有的人花粉过敏,每个人都不一样啊。”林淑真说,“这个要靠观察。”
“什么东西过敏,医院检测不出来吗?”冯凯问道。
“好像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吧?”
冯凯点了点头,心想在陶亮的年代,查过敏原已经是很普及的技术了,没想到这个时候还做不到。
“稀饭咸菜总不至于过敏。”卢俊亮说,“那煤窑里,可能有过敏原吗?”
“当然有可能,比如粉尘,又如瓦斯,都有可能导致过敏。”林淑真说。
卢俊亮双手抱头蹲到了地上,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对顾红星说:“师父,我可能搞错案了。”
“别急,怎么说?”顾红星问道。
“是你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卢俊亮说,“我们之前认为汪兰花是被扼死的,原因是她的颈部皮肤有皮下出血,喉头有水肿。但是我现在仔细想想,位置不对啊!她颈部的皮下出血是在锁骨上缘,而喉头水肿是在喉结的位置。”
“那位置是对不上,差了好几厘米呢。”林淑真插嘴道。
“位置。”顾红星沉吟道,“你们法医看损伤的位置,就像我们痕检要看物证的位置。我们不能跳出现场来单独看某一样物证,必须要结合物证在现场的特定位置,才有推断的价值。”
“是的。”卢俊亮说,“还有就是,我回头想想,死者颈部的皮下出血呈青紫色,应该是损伤后两天的颜色。”
“皮下出血先是红色,慢慢变成青紫色,最后是绿色、黄色。因为身体在吸收皮下出血的过程中,会形成含铁血黄素,而随着含铁血黄素的含量增加,皮肤的颜色也会不断改变。”林淑真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科普。
“如果是颈部掐痕导致的死亡,不应该是青紫色的,而应该是红色的。”卢俊亮说。 ↑返回顶部↑
“你别着急问我。”卢俊亮一边开车一边说,“这都是医学问题,我在这里一时半会儿和你说不清楚。”
“不错啊,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基础就是比卫生员转行干法医的扎实不少。”冯凯说,“一句话就能点醒你。”
卢俊亮没有回答,此时他心事重重。可以理解,如果是死因或者死亡方式判断有误的话,那么他们法医就要承担对这个案子走了这么大一圈弯路的所有责任。
龙东县城和龙番市很近,吉普车很快就驶进了龙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大院。
三个人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来,吓了林淑真一跳,她慌忙问:“怎么了这是?有谁受伤了吗?”
说完还绕着顾红星看了一圈。
“没有,师娘,就是有一个案子想向您请教一下。”卢俊亮说。
“叫姐。”林淑真放下心来,扶着肚子坐回了自己的办公桌前,说道,“这回又是怎么回事?”
“你说,什么情况下,人的喉头会水肿?”卢俊亮问道。
“喉头水肿?”林淑真想了想,说,“感冒啊。”
“不是。”卢俊亮说,“是水肿得很厉害,可以堵塞呼吸道的那种。”
“那么严重啊?”林淑真说,“那我第一反应肯定是过敏。”
“过敏?”卢俊亮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这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外伤不会导致吗?”
“外伤一般会导致出血。”林淑真说,“没有出血,单纯水肿的话,过敏的可能性大。”
“那你说,过敏原会是什么呢?”卢俊亮说。
“这可就不好说了,有的人虾子过敏,有的人花粉过敏,每个人都不一样啊。”林淑真说,“这个要靠观察。”
“什么东西过敏,医院检测不出来吗?”冯凯问道。
“好像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吧?”
冯凯点了点头,心想在陶亮的年代,查过敏原已经是很普及的技术了,没想到这个时候还做不到。
“稀饭咸菜总不至于过敏。”卢俊亮说,“那煤窑里,可能有过敏原吗?”
“当然有可能,比如粉尘,又如瓦斯,都有可能导致过敏。”林淑真说。
卢俊亮双手抱头蹲到了地上,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对顾红星说:“师父,我可能搞错案了。”
“别急,怎么说?”顾红星问道。
“是你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卢俊亮说,“我们之前认为汪兰花是被扼死的,原因是她的颈部皮肤有皮下出血,喉头有水肿。但是我现在仔细想想,位置不对啊!她颈部的皮下出血是在锁骨上缘,而喉头水肿是在喉结的位置。”
“那位置是对不上,差了好几厘米呢。”林淑真插嘴道。
“位置。”顾红星沉吟道,“你们法医看损伤的位置,就像我们痕检要看物证的位置。我们不能跳出现场来单独看某一样物证,必须要结合物证在现场的特定位置,才有推断的价值。”
“是的。”卢俊亮说,“还有就是,我回头想想,死者颈部的皮下出血呈青紫色,应该是损伤后两天的颜色。”
“皮下出血先是红色,慢慢变成青紫色,最后是绿色、黄色。因为身体在吸收皮下出血的过程中,会形成含铁血黄素,而随着含铁血黄素的含量增加,皮肤的颜色也会不断改变。”林淑真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科普。
“如果是颈部掐痕导致的死亡,不应该是青紫色的,而应该是红色的。”卢俊亮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