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迷案1985(出书版) 第14节(2 / 4)
年初开始推行强制火葬之后,上级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稳步推行、大力宣传,虽然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但现在到了六七月份,民众对强制火葬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也初步了解了火葬的好处。
昨天下午,龙番市城南镇的一对母子,到医院求助,说家里的男主人在自己的住处昏迷了。医院派出了救护车赶到事发地点,发现这名男子仰卧在地面上,身体僵硬。他不是昏迷,而是早已死亡了。
医生简单检查了男子身体后,并没有发现任何损伤。男子的头边有一堆呕吐物,怀疑是该男子因病引发的猝死,又或是屋内烧水的炉子内的木柴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于是,救护车把尸体直接拉到了火葬场。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在接尸体的时候,听医生说死者在死亡前有呕吐,有可能是疾病,也有可能是中毒,就问医生,如果是投毒杀人怎么办呢?医生之前觉得现场环境很平静,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听火葬场工作人员这么一说,也觉得很后怕,于是和死者家属说,他不能开具死亡证明,必须要找派出所开具准许火化证明才可以。
于是,死者家属找到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以前也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一个在自己家里死亡的人,究竟是怎么死的,派出所也解决不了,便打电话向市局刑警大队求助。
顾红星此时已经从海关的专案组回来了,接到求助后,就向张局长进行了汇报。张局长非常重视这一事件,他认为,如果这一起事件真的是命案,那就给强制火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支持,更利于推行。所以张局长要求顾红星认真对待这一事件,务必查清死者的死因。
“嗐,我猜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大。”冯凯听完之后,大失所望,说,“我以前见过很多在自己家里烧炉子结果中毒的,都有呕吐物。”
“嗯,一氧化碳中毒,确实有可能导致呕吐。”卢俊亮说。
冯凯这才想到车上还有个法医,自己实在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他干咳了两声,说:“不过,这么热的天,还在住处烧炉子?这得好好查查看。”
“那怎么了?农村人家烧水烧饭不烧炉子用什么?”卢俊亮问。
冯凯这才想起,在这个年代,确实有很多在自己屋子里烧炉子的,他小的时候,爷爷家就是这样。在陶亮的年代,家家都通天然气,不仅方便生活,更提高了安全性。
“死者是个什么人啊?”冯凯问。
“是个医生。”顾红星说。
“可别侮辱我们医生!”卢俊亮叫起来道,“他就是个‘大仙儿’!”
“大仙儿?”冯凯问。
“是啊,就是收钱帮人家看病的,不过不走正道,是利用封建迷信来骗钱的那种所谓的‘医生’!”卢俊亮说。
虽然卢俊亮是个公安,但是他很维护医生的形象。
赤脚医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又务农又行医的医务工作人员。
“嗯,严格意义上说,确实就是个‘大仙儿’。”顾红星说,“但他早年间当过‘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又务农又行医的医务工作人员。’,也算是懂一点医。”
“干什么的先放放,发案过程是什么样的呢?”冯凯好奇地问道。
“死者叫葛和平,今年52岁,平时就是以利用封建迷信来给周边村民看病为生。自己一个人租了房子,住在城南镇上,可能是方便赚钱吧。”顾红星说,“他的老婆叫程翠华,50岁,带着他们唯一的儿子,23岁的葛明亮,在老家村子里务农。昨天下午5点钟,葛明亮骑着自行车去镇子里找葛和平,是想找他要点钱花的,结果一进门就发现葛和平躺在地面上,怎么喊都叫不醒。葛明亮赶紧骑车回去载了母亲一起来看,随后去了医院求助。”
“没啦?”冯凯见顾红星掐住了话头,问道。
“没了。”顾红星认真地回答,“你还想知道什么,得自己去查。”
说话间,吉普车已经开到了城南镇的集镇上。在集镇角落的一间平房旁边,停着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冯凯知道,那是派出所的车,那么,那间平房应该就是现场了。
三个人下了车,进入平房所在的小院子。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的住处,和造纸厂那起案件的现场一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不同的是,这个小院子的四周墙壁上,都挂满了“锦旗”。和陶亮那个年代正儿八经的锦旗不一样,这些所谓的锦旗,实际上就是用毛笔在彩色的布料上写上诸如“妙手回春”“华佗再世”之类的吹捧或者感谢的话语。这些嫌贵不愿意去医院花钱看病的村民,自然也不可能花钱去制作锦旗。这些自制的“锦旗”,什么颜色的都有,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挂在一起,随风飘扬,给人一种彩旗飘飘的感觉。
冯凯突然笑了起来,他见卢俊亮和顾红星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于是解释道:“我想起以前在一个宠物医生那里看到的锦旗,写的是‘妙手回春、救我狗命’。哈哈哈。”
卢俊亮和顾红星显然理解不了他的故事,卢俊亮问道:“宠物医生是什么?”
“哦,就是兽医,兽医。”冯凯说。
卢俊亮还是不能理解冯凯的笑话,摇摇头说:“这些江湖郎中,就喜欢搞这些虚假宣传。我估计啊,好多锦旗都是他自己做的。”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相信他的封建迷信呢?”冯凯说,“他真的能治好病?” ↑返回顶部↑
昨天下午,龙番市城南镇的一对母子,到医院求助,说家里的男主人在自己的住处昏迷了。医院派出了救护车赶到事发地点,发现这名男子仰卧在地面上,身体僵硬。他不是昏迷,而是早已死亡了。
医生简单检查了男子身体后,并没有发现任何损伤。男子的头边有一堆呕吐物,怀疑是该男子因病引发的猝死,又或是屋内烧水的炉子内的木柴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于是,救护车把尸体直接拉到了火葬场。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在接尸体的时候,听医生说死者在死亡前有呕吐,有可能是疾病,也有可能是中毒,就问医生,如果是投毒杀人怎么办呢?医生之前觉得现场环境很平静,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听火葬场工作人员这么一说,也觉得很后怕,于是和死者家属说,他不能开具死亡证明,必须要找派出所开具准许火化证明才可以。
于是,死者家属找到了辖区派出所。派出所以前也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一个在自己家里死亡的人,究竟是怎么死的,派出所也解决不了,便打电话向市局刑警大队求助。
顾红星此时已经从海关的专案组回来了,接到求助后,就向张局长进行了汇报。张局长非常重视这一事件,他认为,如果这一起事件真的是命案,那就给强制火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支持,更利于推行。所以张局长要求顾红星认真对待这一事件,务必查清死者的死因。
“嗐,我猜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大。”冯凯听完之后,大失所望,说,“我以前见过很多在自己家里烧炉子结果中毒的,都有呕吐物。”
“嗯,一氧化碳中毒,确实有可能导致呕吐。”卢俊亮说。
冯凯这才想到车上还有个法医,自己实在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他干咳了两声,说:“不过,这么热的天,还在住处烧炉子?这得好好查查看。”
“那怎么了?农村人家烧水烧饭不烧炉子用什么?”卢俊亮问。
冯凯这才想起,在这个年代,确实有很多在自己屋子里烧炉子的,他小的时候,爷爷家就是这样。在陶亮的年代,家家都通天然气,不仅方便生活,更提高了安全性。
“死者是个什么人啊?”冯凯问。
“是个医生。”顾红星说。
“可别侮辱我们医生!”卢俊亮叫起来道,“他就是个‘大仙儿’!”
“大仙儿?”冯凯问。
“是啊,就是收钱帮人家看病的,不过不走正道,是利用封建迷信来骗钱的那种所谓的‘医生’!”卢俊亮说。
虽然卢俊亮是个公安,但是他很维护医生的形象。
赤脚医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又务农又行医的医务工作人员。
“嗯,严格意义上说,确实就是个‘大仙儿’。”顾红星说,“但他早年间当过‘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里又务农又行医的医务工作人员。’,也算是懂一点医。”
“干什么的先放放,发案过程是什么样的呢?”冯凯好奇地问道。
“死者叫葛和平,今年52岁,平时就是以利用封建迷信来给周边村民看病为生。自己一个人租了房子,住在城南镇上,可能是方便赚钱吧。”顾红星说,“他的老婆叫程翠华,50岁,带着他们唯一的儿子,23岁的葛明亮,在老家村子里务农。昨天下午5点钟,葛明亮骑着自行车去镇子里找葛和平,是想找他要点钱花的,结果一进门就发现葛和平躺在地面上,怎么喊都叫不醒。葛明亮赶紧骑车回去载了母亲一起来看,随后去了医院求助。”
“没啦?”冯凯见顾红星掐住了话头,问道。
“没了。”顾红星认真地回答,“你还想知道什么,得自己去查。”
说话间,吉普车已经开到了城南镇的集镇上。在集镇角落的一间平房旁边,停着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冯凯知道,那是派出所的车,那么,那间平房应该就是现场了。
三个人下了车,进入平房所在的小院子。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的住处,和造纸厂那起案件的现场一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不同的是,这个小院子的四周墙壁上,都挂满了“锦旗”。和陶亮那个年代正儿八经的锦旗不一样,这些所谓的锦旗,实际上就是用毛笔在彩色的布料上写上诸如“妙手回春”“华佗再世”之类的吹捧或者感谢的话语。这些嫌贵不愿意去医院花钱看病的村民,自然也不可能花钱去制作锦旗。这些自制的“锦旗”,什么颜色的都有,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挂在一起,随风飘扬,给人一种彩旗飘飘的感觉。
冯凯突然笑了起来,他见卢俊亮和顾红星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于是解释道:“我想起以前在一个宠物医生那里看到的锦旗,写的是‘妙手回春、救我狗命’。哈哈哈。”
卢俊亮和顾红星显然理解不了他的故事,卢俊亮问道:“宠物医生是什么?”
“哦,就是兽医,兽医。”冯凯说。
卢俊亮还是不能理解冯凯的笑话,摇摇头说:“这些江湖郎中,就喜欢搞这些虚假宣传。我估计啊,好多锦旗都是他自己做的。”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相信他的封建迷信呢?”冯凯说,“他真的能治好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