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21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武臣的地位,肉眼可见地提高了。
  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却几乎没有流血,便完成了新与旧的蜕变重生。
  对于诸多前朝老臣,皆以宽赦其罪,罢黜为民的方式,遣回各自祖籍荣养了。
  这也凸显了杨沅对于朝政的掌控能力和强大的自信心。
  他根本不担心这些老臣散落于地方之后,会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临安之变,天下震惊。
  坊间黎庶,议论纷纷。
  但是得益于杨沅在民间有着极好的声誉,再加上有太皇太后吴氏和皇帝赵惇给他做背书,尤其是二大王赵恺进入权力中心……
  如此种种,使得杨沅在民间威望更隆,几乎没有什么人把他视为乱臣贼子。
  只有士林中、官场上,有一群文官哀鸣不已。
  但是,哪怕是与杨沅并不曾打过交道,以前也没什么来往的地方驻军将领们,对于这种变化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这就确保了杨沅日日可以安枕,根本不用担心他们能掀起什么风流来。
  而士林大宗师“木易”先生,近来于吴山学宫的讲学,也较之前频繁了起来。
  钱家星若姑娘,时时还是会换上男装,跑去听讲。
  只是与她从前听所不同的是,她看着端坐台上,戴着帷幔的木易先生,常常托腮痴笑,眸意甜甜。
  杨沅打算,在明年八月十八观潮会上,再让木易先生和当朝丞相合二为一。
  江上风大,不小心吹落了木易先生的帷幔。
  于是木易大宗师就是当朝丞相的“真相”,便被满朝文武、皇亲国戚、乃至临安万千百姓亲眼得见……
  很合理吧?
  大批的官员或下台、或上台,有功之臣加官进爵,自不待言。
  随后,杨沅便以丞相的身份,颁布了一纸榜文。
  “本王受命,拜为丞相,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
  施政不外清吏治、循律例、依法令、筑驿道、修水利、治屯田、兴学校、倡文教、促工商。
  如今四方不靖,各屯官、守将、缙绅、乡宦,当各负其责……”
  这就相当于一张安民告示了,意味着大动荡已经结束,余波虽然仍在荡漾,但已不会涉及太多层面。
  人心倒是迅速安定了下来。
  毕竟国家还是那个国家,皇帝还是那个皇帝,中枢官员们的变动,对于偌大的国家来说,所产生的动荡也就有限。
  但,刚刚被拜为丞相,大权独揽的杨沅,却并没有什么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因为,巨大的挑战,已经降临。
  先是一个大好消息,那就是凉山州之乱,真的是传檄而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