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今天也不想进宫 第121节(2 / 4)
容氏听着,面上讪讪的,心中却是不觉着有哪里对不住虞妃,虞妃又不是白白帮她的柔丫头,她难不成以为能白捡一个皇嗣养着。如今柔丫头进了宫,哪怕她受些委屈,也是为着日后柔丫头腹中的那个孩子。
“倒是我对不住嫂嫂和娘娘了,不过虞妃娘娘能陪着太后去皇恩寺诵经祈福,传出去也能博个孝顺的好名声,娘娘如今膝下无子,别的都是假的,有个好名声叫天下人知道娘娘的孝顺才是最要紧的。”
“所以嫂嫂也莫要觉着心中歉疚了,待日后虞妃膝下多个小皇子,对虞妃和显国公府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
容氏心里头欢喜的紧,哪里还愿意对着虞氏这个大嫂伏低做小。在她看来,顾窈再风光也只是虞氏的继女,虞氏非但沾不上她半点儿光,还会被顾窈轻慢作践。而她的柔丫头,如今虽只是个柔常在,却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母女情分那是实打实的。只这一点,她就比虞氏要强上许多。
待看几年后,她的柔丫头难道还会只是个小小的常在吗?
容氏眼底露出几分得意之色来,对着虞氏道:“柔丫头才进宫,我也要回去给柔丫头准备些东西叫人送进宫里头去了,便不多陪嫂嫂了,哪日得空了,我请嫂嫂过来吃茶。”
容氏说着,便含笑径直离开了。
虞氏心里头有些憋屈,看着容氏轻快的步伐一时竟有些后悔觉着自己不该将顾柔送进宫去的。
可顾窈那般不敬她这个继母,她总要给她个教训叫人分薄了她的恩宠才是。这般想着,虞氏心中的后悔又少了几分。
此时的显国公府也得到了宫里头的传信,知道这顾柔之所以能成为柔常在,全凭虞妃和太后抬举。听着虞妃因着这顾柔被皇上迁怒,叫她跟着太后去皇恩寺常住的时候,显国公老夫人褚氏脸色阴沉,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搁在桌上。
“糊涂东西!我几回往宫里头递话叫她和贵妃交好,她呢,抬举了娘娘的堂姐,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
褚老夫人气得连身子都在颤抖着,差点儿一口气上不来直接便晕厥过去。
大夫人范氏见着,忙过去替老夫人顺了顺背,又伺候着她喝下半盏温水,待她慢慢好转过来这才出声宽慰道:“事情既已到了这个地步,您气也无用,没得伤了自个儿的身子。”
“咱们姑奶奶自打进宫,便一直就是个有成算的,何曾见她听过哪个的话?”
范氏话中有话,是对虞妃这个大姑子不满,也暗指过去好些年褚老夫人和府里对虞妃太过纵容了些。
要不然,怎么会老夫人屡屡传话进宫,虞妃却是偏要依着自己的心思闹出事情来。
上回因着窥视帝踪被废黜了贵妃之位,这回是因着这柔常在的事情被皇上迁怒,叫她跟着太后去皇恩寺诵经祈福。要她说,总有一日,她这个大姑子要将这妃位也给折腾没了才能消停呢。
范氏私心里不是没有琢磨过这事儿,琢磨来琢磨去,只得出一点儿结论,便是她那大姑子打小就没受过半分委屈和磋磨,所以性子里实在娇纵得很。这样的人,大概只有从那云端跌落在泥里,才会知道后悔吧。
褚老夫人听出大儿媳话中的意思,她看了眼站在一旁的二儿媳秦氏,见着她面儿上也是淡淡的,似乎丝毫都不意外娘娘能做出这种事情来,也不怕娘娘就此遭了皇上的厌恶,再也回不了宫。她心里头便明白了,她这两个儿媳,分明是早就对自己的大姑子有意见了,而且这意见还是很深的。
褚老夫人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她以为,范氏会最先迁怒到虞氏和顾锦的身上,哪曾想,范氏一句虞氏都不提,也不想着拿顾锦撒气,而是怨怪起宫中娘娘来了。
她突然又想到孙儿虞桢因着不喜顾锦寻了个由头搬出了显国公府,之前她还满以为只是因着不喜顾锦的缘故,还觉着如此折腾也太小题大做了,若真不喜顾锦这个正妻,纳个妾便好了,便是宫中贵妃得宠,该也不好拦着孙儿纳妾。更别提,贵妃根本就和顾锦这个继妹没有半点儿情分,自然就更不会管桢哥儿纳不纳妾的事情了。
如今想来,莫不是孙儿是要借着顾锦的事情搬出显国公府,还以孝道作为由头,叫旁人不敢说他一句不对,还要夸赞他孝心有加,为着自己的祖母竟连孩子都不肯早要,其实是藏着更深的心思呢。
他实际上,是怕宫中的娘娘做出一些事情来牵累了府里。他搬出去虽说也是显国公府的世子,可起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依着贵妃对桢哥儿的一些情分,便是往后他们显国公府遭了难,兴许也会给桢哥儿一些体面的。
而桢哥儿会这么办,而且还办的这般顺当,其中定然少不了范氏帮忙。甚至,兴许连二房心里头都有想法了。
他们这是想逼着她这个老婆子舍弃了宫里头的娘娘呢。
这念头一冒出来,褚老夫人的心顿时像是被剜走了一块肉,疼的厉害,她的身子晃了晃,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涌了起来。
秦氏见着老夫人这般模样,上前轻声宽慰道:“老夫人可莫要生气了,说不得咱们姑奶奶有自个儿的成算呢。好歹也是在潜邸时便伺候过皇上的,又给皇上生下过二皇子,不管怎么,若是姑奶奶这回吃了教训就此收手了,皇上该也不至于迁怒到叫姑奶奶连个妃位都没有了吧。”
“若是姑奶奶还要折腾,媳妇真不知在这府里还怎么待下去了。媳妇一人的生死体面倒是不放在心上,可咱们长房、二房,这一大家子,媳妇斗胆说句话,与其这样一家子住着,倒不如分了家,不然咱们姑奶奶还以为这府里和她出嫁前一样,兄嫂都要宠着她,听着她的呢。”
秦氏作为小儿媳,一向是安静规矩的,正因为她这性子,她此时说出分家两个字来,才叫人听着心惊。 ↑返回顶部↑
“倒是我对不住嫂嫂和娘娘了,不过虞妃娘娘能陪着太后去皇恩寺诵经祈福,传出去也能博个孝顺的好名声,娘娘如今膝下无子,别的都是假的,有个好名声叫天下人知道娘娘的孝顺才是最要紧的。”
“所以嫂嫂也莫要觉着心中歉疚了,待日后虞妃膝下多个小皇子,对虞妃和显国公府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
容氏心里头欢喜的紧,哪里还愿意对着虞氏这个大嫂伏低做小。在她看来,顾窈再风光也只是虞氏的继女,虞氏非但沾不上她半点儿光,还会被顾窈轻慢作践。而她的柔丫头,如今虽只是个柔常在,却也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母女情分那是实打实的。只这一点,她就比虞氏要强上许多。
待看几年后,她的柔丫头难道还会只是个小小的常在吗?
容氏眼底露出几分得意之色来,对着虞氏道:“柔丫头才进宫,我也要回去给柔丫头准备些东西叫人送进宫里头去了,便不多陪嫂嫂了,哪日得空了,我请嫂嫂过来吃茶。”
容氏说着,便含笑径直离开了。
虞氏心里头有些憋屈,看着容氏轻快的步伐一时竟有些后悔觉着自己不该将顾柔送进宫去的。
可顾窈那般不敬她这个继母,她总要给她个教训叫人分薄了她的恩宠才是。这般想着,虞氏心中的后悔又少了几分。
此时的显国公府也得到了宫里头的传信,知道这顾柔之所以能成为柔常在,全凭虞妃和太后抬举。听着虞妃因着这顾柔被皇上迁怒,叫她跟着太后去皇恩寺常住的时候,显国公老夫人褚氏脸色阴沉,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搁在桌上。
“糊涂东西!我几回往宫里头递话叫她和贵妃交好,她呢,抬举了娘娘的堂姐,真不知她是怎么想的!”
褚老夫人气得连身子都在颤抖着,差点儿一口气上不来直接便晕厥过去。
大夫人范氏见着,忙过去替老夫人顺了顺背,又伺候着她喝下半盏温水,待她慢慢好转过来这才出声宽慰道:“事情既已到了这个地步,您气也无用,没得伤了自个儿的身子。”
“咱们姑奶奶自打进宫,便一直就是个有成算的,何曾见她听过哪个的话?”
范氏话中有话,是对虞妃这个大姑子不满,也暗指过去好些年褚老夫人和府里对虞妃太过纵容了些。
要不然,怎么会老夫人屡屡传话进宫,虞妃却是偏要依着自己的心思闹出事情来。
上回因着窥视帝踪被废黜了贵妃之位,这回是因着这柔常在的事情被皇上迁怒,叫她跟着太后去皇恩寺诵经祈福。要她说,总有一日,她这个大姑子要将这妃位也给折腾没了才能消停呢。
范氏私心里不是没有琢磨过这事儿,琢磨来琢磨去,只得出一点儿结论,便是她那大姑子打小就没受过半分委屈和磋磨,所以性子里实在娇纵得很。这样的人,大概只有从那云端跌落在泥里,才会知道后悔吧。
褚老夫人听出大儿媳话中的意思,她看了眼站在一旁的二儿媳秦氏,见着她面儿上也是淡淡的,似乎丝毫都不意外娘娘能做出这种事情来,也不怕娘娘就此遭了皇上的厌恶,再也回不了宫。她心里头便明白了,她这两个儿媳,分明是早就对自己的大姑子有意见了,而且这意见还是很深的。
褚老夫人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她以为,范氏会最先迁怒到虞氏和顾锦的身上,哪曾想,范氏一句虞氏都不提,也不想着拿顾锦撒气,而是怨怪起宫中娘娘来了。
她突然又想到孙儿虞桢因着不喜顾锦寻了个由头搬出了显国公府,之前她还满以为只是因着不喜顾锦的缘故,还觉着如此折腾也太小题大做了,若真不喜顾锦这个正妻,纳个妾便好了,便是宫中贵妃得宠,该也不好拦着孙儿纳妾。更别提,贵妃根本就和顾锦这个继妹没有半点儿情分,自然就更不会管桢哥儿纳不纳妾的事情了。
如今想来,莫不是孙儿是要借着顾锦的事情搬出显国公府,还以孝道作为由头,叫旁人不敢说他一句不对,还要夸赞他孝心有加,为着自己的祖母竟连孩子都不肯早要,其实是藏着更深的心思呢。
他实际上,是怕宫中的娘娘做出一些事情来牵累了府里。他搬出去虽说也是显国公府的世子,可起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依着贵妃对桢哥儿的一些情分,便是往后他们显国公府遭了难,兴许也会给桢哥儿一些体面的。
而桢哥儿会这么办,而且还办的这般顺当,其中定然少不了范氏帮忙。甚至,兴许连二房心里头都有想法了。
他们这是想逼着她这个老婆子舍弃了宫里头的娘娘呢。
这念头一冒出来,褚老夫人的心顿时像是被剜走了一块肉,疼的厉害,她的身子晃了晃,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涌了起来。
秦氏见着老夫人这般模样,上前轻声宽慰道:“老夫人可莫要生气了,说不得咱们姑奶奶有自个儿的成算呢。好歹也是在潜邸时便伺候过皇上的,又给皇上生下过二皇子,不管怎么,若是姑奶奶这回吃了教训就此收手了,皇上该也不至于迁怒到叫姑奶奶连个妃位都没有了吧。”
“若是姑奶奶还要折腾,媳妇真不知在这府里还怎么待下去了。媳妇一人的生死体面倒是不放在心上,可咱们长房、二房,这一大家子,媳妇斗胆说句话,与其这样一家子住着,倒不如分了家,不然咱们姑奶奶还以为这府里和她出嫁前一样,兄嫂都要宠着她,听着她的呢。”
秦氏作为小儿媳,一向是安静规矩的,正因为她这性子,她此时说出分家两个字来,才叫人听着心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