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3)
只可惜薛蒙已经死了,他的亲信部下也都死了个精光,就是想盘问也盘问不出来。
芊芊和羽娘研究了一下,觉着这个时空既然有她们两个穿越者,就不排除还有其他穿越者,于是芊芊下了个诏书。
诏书别的没写,只有两个题目,但凡知道答案者可直接面圣。
两个题目一中一英文,前者:奇变偶不变,请问下一句?
后者:how are you?请问该怎么回答?
这诡异的诏书自然引来了近臣疑问,芊芊又神神道道起来,说这是太上老君托梦,能做出这两道题之人是大胤吉星之类之类。
羽娘和芊芊都认为这世界肯定还有同类,结果诏书发下去了,各州府也张贴广而告之了,愣是没有人应。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应,自然有人想着答对了肯定有好处,撞大运瞎蒙个答案交上来,芊芊收到的大部分都是这种。
可古代人就算再怎么撞大运,也撞不出来正确答案呐。
思来想去,还是这位同类地处淮南王管辖区域,看不见皇榜。
其实也是,要不然为何会出现在薛蒙的船只上的。
最坏的情况是,这位会造枪同类已经归属了淮南王阵营,为其办事了。
如果那样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淮南王的武器装备就会升级,到时候任她和宋灵毓聪明绝顶,怕也难以对抗。
芊芊想的直心急,当即又召开了会议,把枪拿出来,又介绍了用途和构想,想从这些土著这里集思广益,看看能不出造出子弹。
大家对手枪和他的用途都很感兴趣,但一谈到制造,就都是毫无头绪。
思来想去,芊芊觉着还是得找宋灵毓商量。恰巧翌日下午十二万大军抵达归德,芊芊便也而顾不得别扭了,安排部署了一番,然后带着展翼和羽娘走水路,启程南宁。
百余里之外,已然抵达南宁的宋灵毓,刚刚和当地府尹商量完驻兵的事,正要赶往家中。
虽说是老家,但宋灵毓对南宁似乎并不熟悉。举目四望,只觉得茫茫然,哪个地方看着都陌生,最后还是叫了个轿子,报上位置,坐轿子回家。
宋氏老宅位于南宁东城区。
沿着宽阔笔直的主街向东出发,约莫两刻钟后,喧嚣便会渐渐隐去,向西拐进一条巷子,尽头处又开阔起来。不知目睹多少代人起伏荣辱的乌木牌匾,便高悬在那高高的门楣上,由第十二代家主宋远山所题“宋宅”二字,虽历尽沧桑,但因每隔几年,便有后世子孙补漆保养,到现在,依旧如新写的一般。
下了轿,仆从付给那轿夫铜板,那轿夫笑呵呵地道了谢,见宋灵毓仰望着大宅门楣,不由得自豪道:“这家人在我们南宁可是有名的簪缨世家,他们的去世的老爷子是先帝爷的内阁辅臣,祖先中也不乏榜眼探花,一家子最差的都能混个翰林当当,现在的家主更厉害了,自小就是神童,十七岁便高中状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那轿夫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家主是神童状元,他也与有荣焉一样。
两个仆从知道轿夫说的便是自家公子,不由得心下自豪,他们面带微笑,刚想问“你可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那轿夫紧接着就叹了声气。
“可惜了啊!”轿夫哀叹道:“宋家那位年轻的家主本有经韬纬略之才,却因容貌出众,被那女皇帝相中了去,留在身边狎玩取乐,那宋家家主竟然也甘之若饴,为之差遣...哎,真是家风不幸啊!”
那轿夫说完这话,也没瞧宋灵毓的脸色,只是将铜板塞到腰带里,拱了拱手便和搭档抬着轿子走了。
小巷里寂静无声。
仆从紫檀觑着宋灵毓的神色,道:“公子,您别听那市井小民的瞎话,他们知道什么?”
另一名稍微年轻的仆从忿忿道:“这种说闲话的,要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死一万次都不够。”
宋灵毓看了他一眼,道:“竹青,慎言。”
竹青不依,争辩道:“公子与陛下间清清白白的,他们又凭什么乱说?!” ↑返回顶部↑
芊芊和羽娘研究了一下,觉着这个时空既然有她们两个穿越者,就不排除还有其他穿越者,于是芊芊下了个诏书。
诏书别的没写,只有两个题目,但凡知道答案者可直接面圣。
两个题目一中一英文,前者:奇变偶不变,请问下一句?
后者:how are you?请问该怎么回答?
这诡异的诏书自然引来了近臣疑问,芊芊又神神道道起来,说这是太上老君托梦,能做出这两道题之人是大胤吉星之类之类。
羽娘和芊芊都认为这世界肯定还有同类,结果诏书发下去了,各州府也张贴广而告之了,愣是没有人应。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应,自然有人想着答对了肯定有好处,撞大运瞎蒙个答案交上来,芊芊收到的大部分都是这种。
可古代人就算再怎么撞大运,也撞不出来正确答案呐。
思来想去,还是这位同类地处淮南王管辖区域,看不见皇榜。
其实也是,要不然为何会出现在薛蒙的船只上的。
最坏的情况是,这位会造枪同类已经归属了淮南王阵营,为其办事了。
如果那样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淮南王的武器装备就会升级,到时候任她和宋灵毓聪明绝顶,怕也难以对抗。
芊芊想的直心急,当即又召开了会议,把枪拿出来,又介绍了用途和构想,想从这些土著这里集思广益,看看能不出造出子弹。
大家对手枪和他的用途都很感兴趣,但一谈到制造,就都是毫无头绪。
思来想去,芊芊觉着还是得找宋灵毓商量。恰巧翌日下午十二万大军抵达归德,芊芊便也而顾不得别扭了,安排部署了一番,然后带着展翼和羽娘走水路,启程南宁。
百余里之外,已然抵达南宁的宋灵毓,刚刚和当地府尹商量完驻兵的事,正要赶往家中。
虽说是老家,但宋灵毓对南宁似乎并不熟悉。举目四望,只觉得茫茫然,哪个地方看着都陌生,最后还是叫了个轿子,报上位置,坐轿子回家。
宋氏老宅位于南宁东城区。
沿着宽阔笔直的主街向东出发,约莫两刻钟后,喧嚣便会渐渐隐去,向西拐进一条巷子,尽头处又开阔起来。不知目睹多少代人起伏荣辱的乌木牌匾,便高悬在那高高的门楣上,由第十二代家主宋远山所题“宋宅”二字,虽历尽沧桑,但因每隔几年,便有后世子孙补漆保养,到现在,依旧如新写的一般。
下了轿,仆从付给那轿夫铜板,那轿夫笑呵呵地道了谢,见宋灵毓仰望着大宅门楣,不由得自豪道:“这家人在我们南宁可是有名的簪缨世家,他们的去世的老爷子是先帝爷的内阁辅臣,祖先中也不乏榜眼探花,一家子最差的都能混个翰林当当,现在的家主更厉害了,自小就是神童,十七岁便高中状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那轿夫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家主是神童状元,他也与有荣焉一样。
两个仆从知道轿夫说的便是自家公子,不由得心下自豪,他们面带微笑,刚想问“你可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那轿夫紧接着就叹了声气。
“可惜了啊!”轿夫哀叹道:“宋家那位年轻的家主本有经韬纬略之才,却因容貌出众,被那女皇帝相中了去,留在身边狎玩取乐,那宋家家主竟然也甘之若饴,为之差遣...哎,真是家风不幸啊!”
那轿夫说完这话,也没瞧宋灵毓的脸色,只是将铜板塞到腰带里,拱了拱手便和搭档抬着轿子走了。
小巷里寂静无声。
仆从紫檀觑着宋灵毓的神色,道:“公子,您别听那市井小民的瞎话,他们知道什么?”
另一名稍微年轻的仆从忿忿道:“这种说闲话的,要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死一万次都不够。”
宋灵毓看了他一眼,道:“竹青,慎言。”
竹青不依,争辩道:“公子与陛下间清清白白的,他们又凭什么乱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