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2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桐、陆骁、冯远扬三人开过座谈会,冯远扬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中流砥柱,见多识广,对于stovl优缺点,自然不陌生的。
  “要解决航程短这个问题,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增加油箱储量,或者是数量!”冯远扬摊摊手,很直观的道,他们讨论问题,找出最可行性的方案,自然不用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
  “这个方法也有很多选择方案,比如在垂尾加置油箱,设计保形油箱、旋压成型陶瓷薄壁油箱技术”
  “这些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了增加燃油携带量的方法,不可避免的,肯定需要对战机的整体性能做出取舍!”
  对陆骁来说,不是万不得已,以牺牲战机的整体性能来达到增加燃油携带量,增加舰载战机航程的目的,有些本末倒置了。
  “这个只能做最没办法的备选方案,我们追求的是战机的极限战斗力,是力求完美方案!”
  “既然不是最优选择,我们先放着吧,最好的方案,还是从发动机优化入手,要让发动机在各种飞行情况下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能够最大化的节省利用燃油达到更高性能!”吴桐在记事本上写写画画,记录下,他们对发动机的优化需求。
  “接下来,就交给我吧,给我些时间,我尽快给大家一个完善方案!”吴桐直接请命,陆哥已经完成了总体的设计,现在要分区来进行逐步落实技术,优化整体参数,发动机板块在她擅长精通范围,就交给她来研究。
  “好的,最核心的板块就拜托给你了,吴桐!武器系统、航电系统、雷达系统这几个板块,我和冯教授再一一落实技术的可行性!”陆骁和冯远扬当即点头,他们对吴桐的能力,绝对信服。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吴桐审阅着j-35的整体设计,手下不停推演计算,将参数更精确完美的同时,一心二用,发动机的思考,她也另一部分心思考虑着。
  优化发动机,本就是她之前已经列入进程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在的讨论,更点明了这一项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她要尽快找到突破方向,为j-35提供充足动力基础。
  第295章
  缺憾
  好在,现在她有悟道石碑绝对推衍空间辅助,比之前只是脑海中勉力搭建模型要更加清晰直观明了,能够实体感知优化方向的各项优缺,能够加快这个优化进程。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压缩时间,应该不会成为拖后腿的那个。
  stovl战斗机实际上是未来航空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方向。
  大自然中的大多数航行微生物实际上是垂直起落或短垂的,从苍蝇、蚊子和昆虫到大多数鸟类,从未见过微生物在地球上飞行。
  为了方便起落,专门修建了路面跑道,其实还是技术性的缺憾,退而求次的选择。
  大多数大型鸟类可以利用河流滑行来帮助飞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自从大量服用现役后,全世界立即意识到自己在地面上的战斗突然和在海上的综合起落中占据了太多的负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吴桐凝思,曾经翻阅过的机密资料在她脑海中划过,从装备史上看,stovl战斗机的推进系统,有三个发动机机型。
  即大英那边的鹞式“飞马发动机”,隔壁老大哥的雅克-14
  1的r-79+rd-41的发动机,以及m国的f135发动机。
  这三个发动机机型,也对应着三类不同的技术方案。
  飞马发动机,推力换向方案为旋转排气喷管,飞机垂直起降,喷管向下喷气。
  这款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升推一体”,即巡航推力和垂直升力均由一种发动机承担。结构简单、紧凑,推进系统死重小,短距起降性能好,甚至具有垂直起飞的能力。
  只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后喷管喷出的是热燃气,导致排气再吸入问题严重;因为垂直起降时悬停高度低,贫氧高温喷流从地面反弹,容易再次被发动机吸入,降低发动机效率,甚至造成喘振。
  垂直起飞非常费油。据说鹞式一个垂直起飞,三到四分之一的内油就用完了,作战半径也就100公里左右。
  此外,飞马发动机横截面大,导致超音速阻力大,鹞式因此始终是亚音速战机;此外,由于喷口面积和加力可调导致控制系统非常复杂,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对于目前来说,这套技术,已经缺乏实战意义,只能做发动机史上参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