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方因为水害减免了租税,今年的计帐上必然不会太好看。但她自登基以来,还不曾在土木上用过什么钱,反而是之前她哥哥留下的几处烂摊子,什么上林苑什么乐游原的,颇费收拾。如今她要造柏梁台了,她希望工部能明白,当今在花钱的皇帝是谁。
  到了晚膳时分,赵光寿依例带杜微生进来。勤政殿庭园里的小石桌上已摆好酒菜,花木扶疏之间,有流水脉脉而过。
  允元落了座,杜微生便将林芳景拟好的那份诏书呈了上来。
  怎么还有国事要谈。允元嗔怪一般看他一眼。他低下头去:臣一日在翰林院,陛下吩咐的事,便不敢一日不尽心。
  允元静了。打开那帛纸,一目十行地掠过,合上,不轻不重地扔到了桌上,啪地打落了摆得齐整的象牙筷子。
  中书省是怎么回事,十来个舍人,写不出一篇能看的文章?
  *
  中书省知道此事紧要,请翰林院帮忙着墨。杜微生低声道。
  此人是谁?林芳景?允元又稍稍揭开那帛纸一角,瞥了一眼署名,翰林院学士朕记得,与你同是新榜的进士吧?
  是。不过林学士是一甲的探花,文章在臣之上。
  允元笑了,难得听你夸奖旁人。
  臣只是说实话。
  允元揉了揉太阳穴,既说实话,就不要瞒朕。就算翰林院帮中书省一个小忙,那也该由中书省联署了再递给朕,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臣杜微生顿了顿,臣不想让中书省拿走这份诏书。是以臣今日,假传了圣旨他离席,跪地,陛下可治臣以矫诏之罪。
  真是胆子大了啊。允元勾起唇角,看他跪在风露萧瑟的草地上,流水声簌簌地响过,悄然地吹动他衣发。敢说这样的话,不正是拿定了她不会罚他吗?
  朕若要治你的罪,无须你提点罪名。她缓缓地道,你且说说,中书省与你有什么过节。
  中书省与臣,不曾有什么过节。杜微生道,惟陛下日前命臣查考尹长欢行刺一案,臣沿着太乐署的线索,近日刚查到了中书省,尤其中书舍人晋祥,曾与汝阳侯有故。虽然证据还不甚明晰,但此时此诏,正与汝阳侯有关,是以臣不愿意让中书省拿走这份诏书。臣时时刻刻牢记陛下教诲,绝不敢打草惊蛇。
  他很少会说出这么长的一段话。
  允元看他表情认真,自己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行了,起来吧。
  说着,她拿起了新置的筷子,开始用膳。这便是既往不咎的意思了。
  高高的院墙之外是朗润的秋空。皇帝今日穿得朴素,只一件暗绣龙纹的长袍,内里是茜色的襦裙,领口附近绣了缠枝牡丹,枝枝蔓蔓伸入看不见的深处。再往上,伴随着她细嚼慢咽的动作,耳畔的一对青碧翡翠的耳珰也时而无声晃荡着,将她的肌肤映衬得更加白皙。
  她的眼神平静无波澜,让他猜不透她心中在想什么。
  他其实绝不是未卜先知的人物,与皇帝也不存在天人感应。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实则都经过了周密的计算,要有绝大的把握不会遭皇帝厌恶,他才敢施为。
  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仗着皇帝的宠爱胆大妄为,但其实,他只是为了获得皇帝的宠爱而已。
  但是经过这么久了,他对皇帝的许多习惯都已熟稔,最为难测的却还是她的那双眼睛她从来不将感情写在眼神之中。
  皇帝忽然往他的碗里搛了两片水晶肉,杜学士不饿么?
  杜微生忙道:谢陛下。
  允元笑道:宣文皇帝在世时,总是勒令朕多多吃肉,说女孩子力气比不上男孩子大,不能不多吃肉。
  杜微生默默地吃,好一会儿,才低声道:臣以为陛下不喜欢力气大的。
  允元眨了眨眼,朕喜欢的,怎么不喜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