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政治腐朽,所以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以万历皇帝宠爱到想要易储的福王为例,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所修的王府,花费白银二十八万两。朱常洵就藩时,还得到了明神宗赏赐的上等良田四万顷,这些可都是从百姓口中抠出来的。】
  【即便如此,朱常洵还是贪得无厌。他在洛阳依旧与民争利,想尽一切办法兼并土地,百姓遇到灾荒,民不聊生的时候,他也舍不得拿出哪怕一点点钱粮来赈济!】
  【据统计,明末各宗藩加起来,约占全国七成土地。以河南为例,中州半数土地都被藩王占据,蜀地藩王的土地占成都府十分之七,号称藩王之中最富!】
  朱元璋狠狠道:“还真不如养一群猪……”
  猪还能杀了吃肉,这么孽障只能混吃等死!
  【从皇室到官绅地主都在兼并土地,皇帝在畿辅地区设立了许多皇庄,宗室诸王、勋戚、太监也通过“乞请”和接受“投献”等方式,霸占了越府跨县的大片土地,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主。】
  朱标:“国之蛀虫,不外如是!”
  【明朝的军制也被败坏殆尽,将领克扣士卒粮饷司空见惯,他们用非法所得,过着糜烂的生活,用这些钱财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监察御史行贿,寻求升迁的机会,嘉靖年间的仇鸾便是个中“翘楚”!】
  【到了明朝后期,军队的屯田大多都被军官、豪强和内监侵占,军队失去了最重要的粮食来源,导致将领与士兵之间矛盾重重,怎么可能上下一心保家卫国!】
  【自万历年间以来,军队因为缺饷而哗变就不再鲜见。明朝军队到了后期还学会了“杀良冒功”,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滥杀无辜!】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朱棣:“e=(′o`*)))唉”
  【崇祯皇帝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为了节省开支,精简机构,他对看似可有可无的驿站系统下手了!】
  【没想到这一裁就裁到了明朝的大动脉!】
  【驿站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官方机构,它承担着邮政、军事情报传递以及为官员提供服务等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驿站系统逐渐变得臃肿不堪,大小官吏往来于道路时,命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超过的部分就折成银两进了他们的腰包,这些钱财却要驿站来负担,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政资源。】
  【在刘懋的建议下,崇祯决定对驿站系统进行改革。】
  【他下令裁撤全国60%的驿站,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冗员,降低国家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
  【但他的改革操之过急,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规划。以“一刀切”的形式粗暴施政,导致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
  【先不说驿站系统的裁撤会削弱明朝的邮政和军事情报传递能力,只说那些被裁撤的驿卒,他们又该如何生活……】
  评论区
  “这就像是唐朝末年因为科举积弊导致黄巢落第一样,明朝末年因为裁撤驿站,导致了一个不亚于黄巢的人被迫走上了黄巢的道路!”
  【裁撤驿站导致大量驿卒失业,大批原来依靠驿递勉强维持生计的壮丁被迫逃亡,这些失业的壮丁生活无着,其中相当一部分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队伍。】
  崇祯:……
  【陕西长期以来都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自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以后的藩王就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这里的百姓生活比其地区更加困苦,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还有激烈的民族矛盾。】
  【再加上连续多年大旱,草木枯焦,土地贫瘠,赋役严苛,乡民外逃,饿殍载道。百姓早已无法生活,只能铤而走险。因此,在陕西率先爆发了农民起义!】
  朱元璋张口结舌,不知该说什么,如果他处在明朝末年的环境中,他也会举旗起义。
  但身为大明开国皇帝,他又无法接受大明以这样的方式灭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