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它就是买通裴寂的富商的产业。
  起初长孙无忌也以为富商是求财,但当听到两妇人的对话后,他心中飞速算了笔账,发现这敛财速度相当惊人,那这些钱用去哪儿了呢?
  只是吃喝玩乐,享受荣华富贵?
  极其敏锐的长孙无忌派他同李世民的暗卫们,轮流死盯了富商和接生馆几日,终发现他们在私募军队,意在长安城中造反,动荡大唐根基。
  这般“豪情壮志”,除了接生馆外,还有药铺、食肆、酒坊、赌场等多家产业,均是这般经营模式。
  死坑一个人后,同他说多带些人来就能回本,以此疯狂积累财富供给军队。
  在李渊的授意下,他们暗中查封了他们所有的产业,控制了贼军,而李渊也对莫婤的事业更支持了些,还在心底又给她记上了一功。
  毕竟,若不是莫婤起了监管接生馆的心思,他们恐到长安内乱时,都不知如何发生的此事。
  因此事涉及朝政,李世民怕同莫婤讲了又被御史台抓住小辫子,便只同她说了个大概。
  但莫婤根本没空细究,她正同四位女史们一道写剧本。
  她已经想到办法了,既然他们那些谋求暴利的都能利用民心,那她们这种为民生谋福利的,岂不是更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在正式定品前,她便将因胡乱选择接生馆而身亡的案例,编成故事和表演。
  故事传与长安城名嘴,就是说书先生;表演则由尚仪局举办,她还特地向李渊求了恩典,让宫人们在长安城四处巡演。
  因着是宫廷女史表演,场场座无虚席,潜移默化间,百姓们将要去正规接生馆生产印入了脑海。
  现今每去一家接生馆,就会问其有没有定品。因着定品还未开始,众接生馆只好拿出上报官牒,才能取得信服。
  一时间,各坊接生馆的上报名单激增。
  武德二年,元月,嗣昌局宣布将于三月初向长安城百姓,公布所有上报的接生馆名单。
  上报者,若未通过定品,可整改后再次审核,直至通过;但未在名单上者,在定品校验前就将一律被查封。
  第112章
  颁布公告后,莫婤便找到了工部,定做了批长一尺、宽半尺的牌匾,牌匾的材质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整块纯铁。
  铁匾上刻了品阶和嗣昌局颁布文书,又雕印了嗣昌局的章。
  大唐时期,完成了中国印史上又一次制度转变,行政系统的官署公印替代了先前的官职印。
  因而嗣昌局的章的正式使用,是代表着为妇孺发声的中央机构实权的建立,独立于太医署,专属妇女儿童的,类似于现代的妇幼保健院。
  待接生馆通过校验后,她便会依着品阶,将此铁匾颁发给他们,悬挂于馆门上,让前去生产的产妇安心。
  毕竟,唐朝时期虽冶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达,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官府手中,应是不会出现仿制的。
  待忙活完铁匾之事,她又同嗣昌局女史们一道挑选新人。
  这般大的摊子,她们五人自是忙不过来,莫婤给了她们权限,让她们每人挑两人作为手下,三人一组平摊嗣昌局事宜。
  暮春三月,花谢了又开。
  日头渐长,到了酉时正,各坊市坊门已关,家家户户相继亮起了灯。
  一魁梧将领,面容坚毅,眉宇间透出不容置疑地霸气,却恭敬抱拳冲最前头的女子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