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第17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模样,竟有些像个被养在深闺的小姐。
  因为这个,叶荆和贾璋没少笑杨叔玉,当然,他们开得玩笑并不过火,杨叔玉听了也觉得好玩,并不会因此生气。
  直到杨叔玉考入庶常馆后,这股攀附杨家的热潮才退下去,杨叔玉他也可以放心地搬回家里住了。
  探春的婚事也被贾母给定下来了。
  贾母给了探春两个选择。
  一个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同进士,一个是浙江守备邬家的二公子。
  前面这个,是贾母好不容易才从本科进士里面挑出来的人选。
  在二甲进士里,十来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占比很少。
  这也很正常,贫寒人家的孩子光是凑齐束脩就已经很难了。
  凑够束脩后,他们的教育资源也很一般,水里火里考出来,都不一定能考中一个举人。
  更别说是进士了。
  只有那些天赋过人之辈,才能小小年纪就脱颖而出。
  如果不是这等天赋过人的才子,那就是权贵之家从小培养的后代。
  这种人家的孩子还要既勤奋聪明又不倒霉,这才能早早考中二甲进士。
  但这样的年轻人是不会娶探春的。
  探春是很不错,可是他们有更好的选择。
  朝中要员的孙女,清流干吏的千金,哪个带来的助力不比探春带给他们的助力多?
  如果探春像迎春一样,是贾璋这位内阁中书的亲妹妹的话,那探春也不是不可以。
  但问题就在于探春她不是,就算贾母许下空头支票,说贾璋同样疼爱探春,外人也不会相信。
  所以贾母只得降低标准,给探春挑了一个二十三岁的同进士出来。
  这人是耕读人家出身,二十三岁还未娶妻。
  他大抵也是不想娶乡下寒门小户之女,想攀上一门有助力的岳家,这才拖到了现在。
  至于邬家,他们家祖上原是老国公的下属,两家这些年来也没断过联系。
  去年贾母过寿,邬家人还送了珍贵的玻璃插屏过来为贾母庆贺。
  从某种程度上说,探春与邬家的二公子还算门当户对。
  浙江守备与太常寺少卿都是正五品的官职。
  虽说贾政手里的权力比不上邬守备,但是荣国府的门第本就比邬家高,贾璋还是内阁中书,探春又是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
  她配邬公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若嫁到邬家,探春就要远嫁到浙江了。
  而那位同进士已经为自己谋得了户部提举的职位,如果探春和对方说亲的话,探春就可以留在京城里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