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在家或者在外行医,从来没有落下读书的进程。
  反而因为到处行医,对大昭的国情了解得更多。
  李耀光总算上了二甲,虽然是二甲的最后一名。
  殿试上则更简单了,李耀明和李耀光两人和赵晏相处那么久。
  思想上,还是很相同的。
  写的策论很和赵晏的胃口,加上李耀明确实写得不错,当堂就点了李耀明为状元。
  李家两个儿子,都是状元及第,若是下面的孩子也争气。
  他们家将会成为读书世家,彻底将脚上的泥土洗干净。
  第162章 两年过后
  李耀明进了翰林院,但又得到了赵晏的首肯,可以去太医院看看。
  虽说是看看,但大多是在交流工作。
  李耀明后来还提出,希望赵晏允许他统计大昭全部大夫,以便以后大昭出现疫情,调度大夫。
  李耀安听后,提出还需要细细做个计划。
  不能让大夫以后直接被征召,应该培养和鼓励民间大夫尝试新的治病方法。
  李耀安提出,若是征召大夫,需要询问大夫们的意愿。
  若是他们愿意,他们将获得进入太医院学习的资格和赏金。
  并且给他们记功,若是功劳足够,则可选择留在太医院任职。
  下朝后,李耀明问李耀安:“为什么不提开办直接学习医术的私塾呢?”
  这开办私塾,曾是他们在云清书院的宿舍里谈论过的。
  当时,李耀安可很是赞成。
  李耀安回:“大昭目前的国情还不允许,皇上和我们的根基还不允许。”
  “民间,想要学手艺,大多是要给人束脩或者免费干活。”
  “若创办学医的私塾,依照大哥的性子,应该不会收钱。”
  “但大昭百姓众多,各项需要传承进步的工艺也有很多。”
  “到时候,我们会打翻多少人的饭碗?”
  李耀明仔细一琢磨,也认为李耀安说得对。
  有些事,是需要慢慢来的。
  当初李耀安也单纯的认为,开办私塾让百姓们拥有一技之长。
  可后来外出游历,就知道这事儿急不来。
  就在这时,李耀光推门进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