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无心插柳(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番盘算后,朱怡婷以一种顾问的姿态分析道:“既然如此,法务细节我也不了解。如果真的是受限于法务、不能明着做贴牌的事儿,那就只能两手准备了。
  首先,就是按照淘宝的规则,中规中矩试试正常的消费者端业务。可以设置一个观察期嘛,比如一个月,半个月。可以尽力去做、去宣传,但我觉得希望不大。
  这一步确认走不通之后,那就想想看‘用2c的姿态,做2b的生意。打2c的旗子,走2b的路子’,价格打折打狠一点,偷偷宣传让同行注意到,再来进货。
  外包装商标该贴就贴,别给海昌找到把柄。但如果你成本便宜到包装白送、别人以零售价从你这进货,依然比其他同等质量批发价还便宜,照样有人会来的。”
  零售价卖得比别人批发价还便宜!
  顾辙仔细一想,他的技术直接能把300度以下离心式软镜生产成本砍七成,这一点还真能做到!
  都腰斩再腰斩了,还有什么价格做不到!
  在绝对的成本屠夫面前,一切花里胡哨都是纸老虎。
  “这么看来,小姨的思路还是很通透的,而且知道如何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做好,不是那种一味追求外部配合的人。
  这种禀赋,本来就更适合初创公司,而非成熟大企业。估计她在陆叔手下这些年,也是不得不东拼西凑做事吧,早年的电子商务确实不好做,环境很不成熟。”
  心中如此捋了一下思路,顾辙基本已经确定,就用朱怡婷作为天元精密光学的总经理了。大不了以后公司真做大了,需要转型,再另找辅助人才配合。
  不过,双方毕竟差着辈分,“聘用”这种话当众谈面子上也不合适。所以顾辙只是夸了几句,又敬了杯酒,大家知道意思就好。
  等午宴散去之后,再让陆幽幽私下去处理手续的事儿。
  何况,严格来说,这也不算是顾辙“聘用”对方——他是请对方来当总经理的,而顾辙本人都没打算当“天元精密光学”的董事长,他只要绝对大股东就行了,占股95%以上。
  至于具体经营,关他什么事?这本来就是一个鲶鱼效应搅混水的公司。
  上面没有董事长的总经理,是不需要被聘的。让她直接出点钱,占个2%管理层持股,然后自己聘自己就行了。
  当然,工资还是要给的,并不是说靠2%持股的分红就行了,顾辙会按照朱怡婷在陆谨明这儿的基本薪酬的双倍来算,这也是把人从成熟大企业挖去初创公司的正常操作,不然别人凭什么去小公司。
  又不是那种自己创业、自己当合股人的情况,那种就是ceo了,而非总经理,持股肯定远不止2%。
  午宴很快结束了,一家人也自然而然分成两撮,各自谈事儿。
  陆幽幽把她小姨拉到一边,私下说些条件。
  顾辙闲来无事,就陪着陆谨明和朱盈盈闲聊,也没什么主题。
  或许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共同话题不多,陆谨明没说几句,就回到了熔喷布的生意日常上,又自然而然提起了一个相关事件:
  “对了,小顾,你月初搞的那一票,动静是真的大。现在我们公司里,被市里相关领导反复开会、考察、研讨,都耗费了我不少精力。”
  顾辙善意地赔笑:“这么说来,倒是反而害您更辛苦了。”
  陆谨明一摆手:“诶,不至于不至于,这是好事嘛。我是想说,最近因为熔喷布口罩越来越重要、外面疫病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比当初更受重视了。
  前几天,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陈精诚被双轨了——他跟我们的合作,没有问题,充其量就是销售管理效率低下。但是他只要被人盯上,用心查,也就那样了。”
  顾辙精神一振,难得今天有个直接的好消息,他立刻关切地追问:“那他是什么理由进去的?”
  陆谨明左手一摊:“这有什么难的,他又不是什么藏得很深的家伙。光凭一点,他儿子去阴国四年本科、半年多硕士,五年不到全部花销两百多万。只要把这笔大头开支查清楚,他就已经是巨额来源不明了。”
  一个改制企业中高层干部,还是从99年开始、到03年的五年内,能拿出两百来万,哪来的?99年的时候,国内有钱人可还不多呢。
  顾辙知道,明远国际被各级领导视察、树为先进典范,这只是一个引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