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躬身入局,再谈公信力(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疏水材料,后世相关发明里用的是plga(羟基丙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这种材料很特殊,刚好能满足上述单向透水需要。
  顾辙重生前作为一个增材工艺材料领域的专家,还看过相关论文和专利说明书。
  最早的论文是中科院纳米所2020年6月26日在当年6月刊的科学上发表的(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直接去科学上找英文原版的论文来看)
  那东西后来也确确实实做出了可以商用的“人造皮肤”,但是却迟迟没有普及到口罩生产领域——这不是技术上达不到,而是经济上不划算。
  按照顾辙重生前的成本评估,造普通熔喷布口罩,成本可以控制在五毛钱一个以内,而用那种材料至少要六七十块一个,还不能再带别的附加科技。
  口罩作为消耗品,用几个小时就会扔的,当然不会有企业去投入量产线了。但如果是作为奢侈耐用品,有噱头,有装逼加持。哪怕每平米面料要三千块钱,还是可以造一点的。
  总有追求极致干爽透气保暖的耐克阿迪美津浓用户会买单,或者卖给那些户外运动极客。而且有些东西产量上去之后,研发成本也会渐渐摊薄。
  当然,顾辙心里很清楚,以他现在能调动的资源,即使知道原理,也不可能造出跟重生前一样的新式复合熔喷面料。
  首先03年的熔喷机和20年的熔喷机技术指标就差了不少,光是喷丝直径就至少差了一个数量级,17年后的机器能喷得更细很多,单位用料表面积和吸附效果也强得多。
  事实上,后世常见的普通医用口罩和n95口罩,在熔喷布面料选用上,主要差距也体现在“n95的熔喷布喷丝更细、吸附率更高,能达到95%”,所以熔喷布肯定是喷丝越细越难越贵。
  其次,后世中科院纳米所那个研究里,还整了很多高精尖的花活,比如“如何在plga和pva夹层之间,吸附、植入消毒的纳米银离子,实现长效杀菌”。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顾辙眼下都实现不了,所以他只能先弄个相对简陋的基本款出来。
  但不管怎么说,性能优劣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关键看跟谁比。
  顾辙只要弄出来,绝对可以确保相关性能在2003年的地球上是独一无二的。吊打同期同行产品绝对绰绰有余,而且至少能吊打个十年八年的。
  有这么一个拳头产品撑着,让国际运动服大牌都来抢,就不愁江湖地位立不起来。
  20年后申洲马老板那两千亿港币的港股市值,不就是靠“耐克阿迪都要抢着买我的专利面料”撑起来的么。
  陆谨明仔仔细细把顾辙的分析听完,还当面补充请教了很多细节。
  听完之后,他内心的感觉,跟当初听女儿转述那点知识碎片,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疑惑的问题,都可以得到直击病源的详细剖析。
  毕竟陆幽幽可不是真的懂,她只是个知识二传手,当初也难为他了。
  最后,陆谨明深深吁出一口气,仰天长叹。
  朱盈盈一直坐在远处听,见状连忙过来关切地给他揉肩:“怎么说?行不行?”
  陆谨明点点头,安慰地闭上眼睛:“天意眷顾我们陆家啊,幽幽的命好,我这辈子是放心了。”
  朱盈盈听了,也是颇为宽慰,感激地看了顾辙一眼。
  陆谨明回过神来之后,忽然想起一点,正襟危坐,追问道:“小顾,既然你对这个东西,其实想得那么透彻,之前也做过技术调研,你自己怎么不下场也弄一台熔喷机?”
  顾辙一愣:“我当时本钱不够,听说你这机器也要300万一台吧。”
  陆谨明一抬手:“钱不是问题,幽幽也说你最近赚了200万了,我可以帮你想办法再杠杆一点。但是我希望你明白:创业者要让别人信任他,关键就是all-in,让投资人和跟随者看到你的决心。
  要不硅谷那么多二次创业者、之前已经成功过、很有钱。当他二次创业的时候,他还是要把游艇豪宅卖了——这就是给别人看决心,他是把自己的家底都投入到新事业中去了。
  有些事情,你要亲自下场,有点赌注,才会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我看你要不也弄一台吧,到时候也便于搞科研调试。
  我之前说好了1月底到货、完成调试,这两天就要从扶桑启运了,你再加一台,耽误不了多久,正好稍微延迟一下、一起发货。”
  顾辙想了想,也不打算反驳,既然有钱,无所谓的。反正熔喷机今年肯定能赚,不搞科研都能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