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长安 第18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姜离既在太医署授医,往后少不得有需要炮制药材之时,苏长淮和谭樯二人自然乐得带她去看看,一行人一路往北面走,过了济安堂又转向东,几乎穿过了大半个太医署才到了制药房。
  制药房内有几个药师留守,见送了药材立刻来迎,待与药园的药师们交接一番,便开始安排炮制之量。
  其中一个名叫张启春的药师与苏长淮相熟,又知道姜离身份,便近前来寒暄。
  没说几句,张启春叹息道:“说起来当初这制药房设炮制所还是白太医的建议,如今才过了不到七年,他竟就这么去了。”
  白敬之遇害震惊朝野,太医署上下自然也私下议论不休,姜离闻言心底微动道:“竟是白太医的建议?”
  张启春颔首道:“当初发瘟疫时,白太医正负药监之责,莫说长安城赈灾用药了,便是宫里的药材都供应不够,药园那边炮制不及,白太医便带领我们在衙门里自设炮制所,他们府上世代擅药理,好些炮制之法他当场改良,如此还节省了许多辅材。”
  毒性药材的炮制常需辅材祛毒,诸如生姜、甘草、米粮之类的辅材皆不便宜,一来二去耗费不菲,若能改良配伍,自然能降低成本。
  姜离便道:“不知白太医改良了哪些药材的炮制之法?”
  张启春思索片刻,道:“若没记错,应该有附子、草乌、半夏之类的,当年那瘟疫病邪尤其损伤心肺与脑,许多方子都要用这些药材,所需太多,我们没那么多辅材炮制,白太医为此费了不少心思,有一阵子他几乎歇在炮制药材的锅炉旁。”
  苏长淮道:“我还记得当年生瘟疫时,许多人自己用未经炮制的药材,反而因中毒过世……”
  张启春前后看了一眼,低声道:“莫说外头,当年咱们衙门里赈灾忙的兵荒马乱,也出了许多岔子,白太医是极负责之人,把那几个年轻的小崽子骂得狗血淋头,后来白太医把他们叫到病逝的病患跟前看,好一通威胁才让他们长了记性。”
  苏长淮当年还未进太医署,惊道:“怎么?莫非用药有误害了人?”
  张启春连忙摆手,“没有没有,那倒没有,就是太急了,四处都在求药,有些年轻的药工毛毛躁躁,要么药还未蒸透便起锅,要么药片还未晒够便送走,但白太医严谨,每次出药总要查验,那些毒性未除尽的他自然一眼认得,便拦了下来。当时还要往宫中送药,全靠白太医辨药准确,宫里的药没出过任何岔子。”
  张启春感叹连连,一转眸,却见姜离不知怎么陷入了沉思,便问道:“怎么了薛姑娘?”
  姜离醒过神来,平静地问:“这便是说,当时往宫内送的所有药材都要过白太医的手?尤其是这些需要炮制的药材?”
  张启春应是,“是啊,怎么了?”
  姜离摇头,遗憾道:“没什么,就是有些感叹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回程的马车上,怀夕道:“莫非是白敬之在药材上动了手脚?”
  姜离颔首,“确有此等可能,但也说不通,因送入东宫的药材必定要受重重检验,若是下毒,又或者毒性未除尽,宫里的太医和义父一定能查验出来。且适才你也听到了,太医署众人皆知所有药材都由他验过,若是药材上的失误被发现,他也脱不了干系,当年查了半晌,也无人提出过药材有误。”
  怀夕郁闷起来,“那咱们怎么找出证据呢?”
  姜离一颗心揪起,“还是要找到肃王府旧人,看看那两个孩子到底怎么病逝的……”
  第203章 回魂之光
  研究药石无果, 姜离又走访了长安城大大小小数家佛宝古玩行,然而查问下来,无论是大师名匠,还是见识广博的商贾走卒, 不仅认不出那粉末为何物, 甚至都不曾听说有往佛珠中填充异物之俗。
  至四月十一, 距离白敬之遇害已过了七日,姜离仍然一筹莫展。
  这日午后,她正坐在窗边对着药典一点点细分那白色晶末, 怀夕快步上楼道:“姑娘,虞姑娘来了,已经在楼下候着了”
  窗外艳阳高照,初夏的日头已有几分灼人, 虞梓桐此时来访,姜离莫名有些心紧,她连忙放下手边之物, 疾步下得楼来。
  虞梓桐正在一楼饮茶, 见她下来, 连忙道:“幸好你在府里!”
  姜离近前来, “怎么了?出了何事不成?”
  屋内并无外人, 虞梓桐道:“我来找你, 是为了醉欢楼的事,宁珏那案子大理寺可有什么眉目了?”
  姜离一惊, “这两日我未去大理寺,还不知进展, 你怎去了醉欢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