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第54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潘承炬算了算,从国子监到四方馆的距离,凶手又不能大摇大摆走正道,脚程快的话,这个时间正好够。
  可如此一来,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倘若那女子真是杀害司马光之人,从国子监出来,直接往四方馆赶,这是一时慌乱的选择,还是早就备好的退路?
  换而言之。
  到底是冲动杀人,还是蓄意谋杀?
  “哼!一问便知!”
  “随本官来!”
  潘承炬大踏步地朝着四方馆中心走去。
  辽人作为兄弟之国,使团所居住的,依旧是馆内占地最辽阔的院落。
  曾几何时,宋廷上下对待雄踞北方的大国,那是再郑重也不过,从馆伴使的接待,到入宫的觐见,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时时刻刻准备着应对辽人使臣的刁难。
  自从北伐之后,再定盟约,这种小心的态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随意。
  再到近几年,已经从随意变成了蠢蠢欲动,换成宋廷这边开始挑衅,从入朝规制,到使团礼节,每一步都要过问,契丹人学不会礼节也得学。
  于是乎,辽庭派遣使臣时,要特意选出那种能说会道,随机应变的,才能应付得了宋人这边的规矩。
  当然,这种发难,也为宋廷保守的朝臣所不满。
  他们并不愿兴起战事,担心穷兵黩武,好战必亡,希望保持南北两方这份来之不易的太平。
  然刘太后驾崩时,特意留下了定要收回燕云的遗诏,朝野之间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声音也越来越激烈,保守的朝臣也知道难以违逆,便希望通过谈判的方式,让辽人把燕云之地交出来。
  且不说是不是异想天开,双方的交流倒也更加频繁。
  如今李太后的生辰,辽人出席,官家的生辰,辽人出席,皇后的生辰,辽人出席,连皇长子的生辰他们都出席,还有本就要参与的冬至、元旦大朝会,干脆就成为了常驻的使团,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待在汴京。
  所以现在不是什么特别节日,院内依旧有人,开封府衙一众人等来到院前,硬梆梆地道:“开封府衙判官潘承炬,追案缉凶至此,烦请契丹使臣出来一见!”
  里面一阵动静,不多时,四五位契丹官员,带着随从匆匆走了出来。
  为首的正使面容俊逸,气度儒雅,名叫耶律庶成,是辽人中的学者,读书过目不忘,善于契丹、汉字,尤其擅长作诗,更曾翻译方脉书,教授诸部族医药之事,历史上,辽国嫁到西夏的兴平公主去世,辽兴宗就派遣这位持诏问罪李元昊。
  如今为了应付宋廷的发难,又想要与保守派的朝臣拉关系,耶律庶成则被委任为正使,每每在筵席上吟诗作对,确实引发了不少臣子的好感。
  副使叫萧胡睹,元妃五兄弟里面的萧孝友之子,这个人有些特别,头发很卷,眼睛总是斜着看人,还有口吃,据说萧孝穆见了这位侄子,都评价族中不曾有过这等相貌。
  萧胡睹的长相固然清奇,但身材高大魁梧,思维敏捷,擅长捕捉别人言语里的漏洞,可惜他一说话就结结巴巴的,无法及时反驳,只能成为副手。
  此刻见到潘承炬率众前来,萧胡睹眼睛一撇,对着空地露出阴冷之色,以契丹土话道:“来者……来者不善!”
  耶律庶成已经习惯于受宋人刁难了,伸手压了压他的袖子,示意稍安勿躁,上前作揖行礼:“潘判官稀客啊,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潘承炬看着这位儒雅随和的契丹人,淡淡地道:“四方馆并非诸位的家,不必拿出款待客人的语气,若辽朝再敢延误岁币,我朝再是礼仪之邦,恐怕也要逐出不守信诺的恶邻了。”
  周遭一静,辽人上下纷纷变色。
  这话实在太不客气,关键是宋廷确实会这么做。
  兄弟之国,盟约结好,辽人已经成了弟弟,却还能住在四方馆内,然而岁币不给,那就不是兄弟,弟弟也当不成,立刻宣战,能活着放他们回去,都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礼节了。
  任谁遭受这般恶语,脸上都不会好看,耶律庶成的笑容却只是淡了下去:“有关岁币,我朝陛下早有诏书于贵朝,贵朝若有回诏,当以鸿胪寺官员宣诏,我等自当大礼迎之,潘判官莫非为此而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