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第50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念至此,谢松又亲近起来:“贤弟这般辛苦,倒是令老哥我惭愧了,今夜去樊楼如何?”
  叶及之腼腆地笑了笑,语气也亲近起来:“多谢哥哥,但这几日就不了,大府要在刑房查案卷,缉拿那群贼人,我放衙后留下,多少帮着些。”
  “是极!是极!”
  对于这件事,谢松是极度认可的,事实上若不是他有眼疾,夜间哪怕在烛火下也看不清楚字,肯定也要留下来上进上进:“那便预祝仁守尽快助大府擒得贼子,到时你我樊楼一聚,不醉不休!”
  叶及之笑道:“一言为定!不醉不休!”
  谢松放衙回家,叶及之舒展了一下四肢,重新回到桌案前,为百姓伸冤。
  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外面的队伍才在府吏的低声呵斥下不甘不愿地散去,叶及之身前已经放了高高的一摞案卷,他按了按眉心,对着厅内的吏胥道:“诸位辛苦了,歇息去吧!”
  “我等告退!”
  书吏们没什么好脸色,纷纷起身行礼,三三两两地离开。
  叶及之来到后院休息的地方,由一位年迈的老妇人将粗茶淡饭端出,他囫囵吃完,又马不停蹄,往刑房而去。
  这段时日,审刑院负责搜寻各州县的案宗,开封府衙的刑房自然是要找寻京畿之地的案宗,同时还要把礼部的案卷调来,里面有着历代神童举应试人的名录。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名录并不完全,时常有缺漏遗失的,这也是无奈的事情。
  庆幸的是,自从荣王宫火将许多孤本付之一炬,再也恢复不过来后,这类案卷经常分开存放,如果重要的还有备份。
  如此一来,即便是一地书库失火,也能从别处补充。
  此时叶及之还未到刑房,就看到两个书吏怀里各自抱着一摞高高的案卷,朝着里面走去,边走边嘟囔着道:“礼部也真是,大中祥符年间的神童举旧宗都能翻出来!”“是啊,原本我们都查完了,现在可好,又要多熬好几个晚上!”
  “大中祥符年间?”
  叶及之脚步微不可查地顿了顿,面色如常地跟了上去。
  烛火高燃,一群人已经在了,却没看到狄进的身影。
  这位大府终究是主官,又是朝堂重臣,此前还发表了对辽强硬的态度,近来频频入宫,在垂拱殿内议事。
  事实上这也是权知开封府事的常态,开封府衙的庶务往往是交给四位属官的,真正的重心放在国朝大事方面,而不是如寻常的州衙主官,眼中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狄进不在,并不奇怪,众书吏起身,对着叶及之行礼,叶及之点了点头,也朝着自己的桌案走去。
  走到一半,他好似不经意间路过,到了刚刚的两名书吏面前,看向他们面前那摞:“这是?”
  书吏道:“禀叶推官,这是我们刚刚从礼部书库取来,大中祥符五年到大中祥符九年间的神童试名录。”
  叶及之奇道:“我记得,大中祥符年间的名录早就去要了,之前怎么没送过来?”
  书吏解释:“之前大中祥符年间的神童试名录找不到了,再加上本就久远,也就不再寻找,昨日那边说有人在废弃的库房里面寻到了,让府衙去拿……”
  “原来如此!”
  叶及之恍然,伸手过去,随意地翻了翻最上面的案录,语气有些感慨:“大中祥符九年,距今已有十四个年头了,这一部我看看吧!”
  书吏们自无不可,反倒乐意为之。
  年代越久远的卷宗,完好的程度越差,有时候翻得快些,字迹就烂了,还得小心翼翼地誊抄下来,他们宁愿去看天禧年间的,也不愿碰大中祥符年间的。
  于是乎,从礼部新送来的案卷,放到了叶及之的桌案前,他端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