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第50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是正月初十,宋朝已是明道二年,辽朝则是重熙二年。
  重熙,用以称颂君主累世圣明,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何晏的《景福殿赋》中就有“至於帝皇,遂重熙而累盛”,前唐也有称颂太宗“继明重熙,柔远能迩”。
  当然,耶律隆绪驾崩没多久,已定庙号圣宗,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新主耶律宗真继位,至今不过十八岁,怎么瞧都不是重熙圣君。
  所以萧耨斤当仁不让,接过大权,安定内外,并且给宋人太后写信,对此还信心满满。
  因为她不是乱写的,而是事先探听到了宋廷的朝堂消息,再作定夺。
  宋廷的执政太后刘娥,在官家成年后久久不愿放权,先是出兵灭边患西夏,国威大振,后北伐燕云,失败退兵,如今又重提衮服祭祖。
  显然在萧耨斤看来,这位宋人的太后,正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一位太后的身份,掌握着国家的绝对权力,并且对于帝位上的皇帝,有着生杀予夺的威慑!
  这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北伐失败的情况下。
  所以现在辽国愿意重谈盟约,甚至还愿意减免部分岁币,简直是给对方一个借坡下驴的完美台阶,那位刘太后势必是大喜过望,欣然应下。
  反观大辽国内。
  别以为契丹人不会变通,恰恰相反,他们很知进退。
  自从被宋人打到中京后,契丹贵族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对于宋人的态度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而是多了几分明显的忌惮,乃至惊惧。
  愈发冷清的中京如此,驻守燕云的屯兵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和谈顺利,重定盟约,哪怕减去一定的岁币,这群契丹贵族也是会愿意的,而一手促成此事的萧耨斤,自然能树立权威,安定国内。
  真别说,这个决策一出,这封信件一拿,当时萧孝忠、萧孝友等兄弟一看,也是纷纷赞许。
  这位太妃固然有时候偏执得难以理喻,但有的时候还是能成事的,不然的话,辽圣宗也不会扶持她,作为年幼太子的权力过渡之选。
  所以听得萧耨斤提出外交上的功绩,萧孝忠一时间也没话说,巧合的是,外面内侍传来禀告的声音:“圣人,往南朝的使臣回来了!”
  “哦?这么快!”
  萧耨斤双目一亮,马上起身,朝前走了几步:“让他进来!”
  可当那个使臣低着头真正走进来时,殿内三兄妹的脸色却变了。
  从对方苍白的脸色,微微发颤的脚步,就能看出,此行似乎……并不顺利?
  萧耨斤最是迫不及待,来到面前,上扬的声调极为凌厉:“宋人太后不答应?她要什么条件?”
  那位使臣腰弓得更低了,取出一封信件,双手高举过头顶,闷声道:“此乃南朝刘太后的回信,臣不敢隐瞒,请圣人过目!”
  萧耨斤劈手接过,撕开信封,去看那已经用契丹语写好的书信,但看着看着,好像不太相信,揉了揉眼睛,再看了下去。
  旁边的萧孝忠并没有干等,直接拉着使臣,低声询问了一番,顿时勃然变色:“你是说,南朝太后在元旦大朝会上,对着文武百官扬言,‘河西虽复,不收燕云,何以衮服祭祖’,然后以元妃之信,问我朝索要每年五万牛羊骏马,三万铜钱的岁币?”
  “反了!反了!!”
  旁边的萧孝友确定之后,双拳紧握,表情震怒:“南朝简直……欺人太甚!”
  就连他们都接受不了,那情绪本就不稳定的太妃沉寂了片刻,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陡然回荡内外,好似能刺破几人的耳膜:
  “啊啊啊——!我要宋人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