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第491节(2 / 4)
狄进道:“不仅有线索,关于事情的真相,我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推测,我之前受‘组织’这群人的影响,险些钻了牛角尖,把案情想得太过复杂,也忽略了年代的背景……”
见姐姐满脸懵的表情,他温和地笑了笑,说出了对方最关心的话题:“待得案情真相大白,不仅朝堂能解开一个巨大的危机,同时笼罩在父亲身上的不实之言也会散去,一切终究不枉他当年所做的努力!”
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执中的末路
“大府!”
在庞籍、谢松、叶及之三位官员,以及刑房一众吏员期待的注目下,狄进接过《宋明道详定判例》的初稿,细细翻阅起来。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不时询问几句,众人纷纷回应,各有补充,展现出对判例的充分了解。
“诸位辛苦了,此书对于国朝律法的补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能名传后世!”
狄进看完最后一页,将其珍而重之地合起。
虽然比不上《新唐书》的编撰工作那么浩大,但整合天下各州县一众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完成这部著作的初稿,在场众人也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开封府衙上下更是一心。
此时众人得到称赞,也露出由衷的笑容,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狄进再度关心了一下近来开封府的政务,做好安排后,朝外走去。
接下来,就是协调刑部、大理寺、审刑院,进一步完善判例,再上呈太后与官家,开始于天下州县推广了。
一如当年的《洗冤集录》。
“大府!”
不过他还未走出府衙,就听背后脚步声传至,庞籍匆匆跟出,追了上来:“下官有一事禀告!”
狄进道:“庞判官请讲。”
庞籍性情不同一般官员委婉,既然追上,就不再迟疑,直截了当地道:“非下官背后非议,实在是陈判官近来行事,颇为激进,此番朝议终究是府衙之案所起,大府还是要有所防范!”
狄进知道这位担心的是什么,陈执中近来确实十分活跃。
四位属官里面,这个人是背景最为深厚的,其父是真宗朝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的宰执陈恕,自己入仕二十多年,曾为东宫讲师,又以定天下根本为说,劝真宗立赵祯为太子,所以在如今的帝党里面,也是无可置疑的中坚成员,对狄进这种后来居上的官家亲信,更有几分敌视。
之前陈执中也想要服软,参与到《宋明道详定判例》的编撰中,被狄进否决,安排到了朝议辩论中。
那是围绕着之前京师殴妻致死案展开的,支持太后的一方认为行凶者当诛,支持官家的一方则以国朝法度为由,认为不能乱权,应严格按照律法执行。
双方引经据典,上言论列,争得不可开交。
这场辩论是两府乐见其成的,因为之前帝党和太后党的争斗越来越激烈,隐隐有了要逼太后退位的趋势。
身居高位的重臣都深谙平衡之道,即便没有吕夷简那种居中调停的能耐,也知极端不可取,那是会陷官家于不孝的,所以一场由民间案件引发的纲常探讨,律法重定,显然是很好的展开。
至不济也是个拖字诀。
可近来,陈执中却大显身手,不仅将太后党驳斥得哑口无言,还聚集了一批朝臣联名上书,瞧着那势头,一定要指出太后的错处,重申官家亲政的必要,竟是让局势再度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庞籍的层次还不够高,不知此举是否官家授意,亦或是别的两府宰执在背后力挺,但他清楚,面前这位大府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但身为陈执中的直接上司,也难免担上干系。
“醇之兄,我知你好意!”
狄进唤着庞籍的表字,流露出亲近,却又叹了口气:“只是有些事情,恐怕拦不住啊!”
…… ↑返回顶部↑
见姐姐满脸懵的表情,他温和地笑了笑,说出了对方最关心的话题:“待得案情真相大白,不仅朝堂能解开一个巨大的危机,同时笼罩在父亲身上的不实之言也会散去,一切终究不枉他当年所做的努力!”
第五百七十八章 陈执中的末路
“大府!”
在庞籍、谢松、叶及之三位官员,以及刑房一众吏员期待的注目下,狄进接过《宋明道详定判例》的初稿,细细翻阅起来。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不时询问几句,众人纷纷回应,各有补充,展现出对判例的充分了解。
“诸位辛苦了,此书对于国朝律法的补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必能名传后世!”
狄进看完最后一页,将其珍而重之地合起。
虽然比不上《新唐书》的编撰工作那么浩大,但整合天下各州县一众有代表意义的案例,完成这部著作的初稿,在场众人也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开封府衙上下更是一心。
此时众人得到称赞,也露出由衷的笑容,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狄进再度关心了一下近来开封府的政务,做好安排后,朝外走去。
接下来,就是协调刑部、大理寺、审刑院,进一步完善判例,再上呈太后与官家,开始于天下州县推广了。
一如当年的《洗冤集录》。
“大府!”
不过他还未走出府衙,就听背后脚步声传至,庞籍匆匆跟出,追了上来:“下官有一事禀告!”
狄进道:“庞判官请讲。”
庞籍性情不同一般官员委婉,既然追上,就不再迟疑,直截了当地道:“非下官背后非议,实在是陈判官近来行事,颇为激进,此番朝议终究是府衙之案所起,大府还是要有所防范!”
狄进知道这位担心的是什么,陈执中近来确实十分活跃。
四位属官里面,这个人是背景最为深厚的,其父是真宗朝主管国家财政达十余年之久的宰执陈恕,自己入仕二十多年,曾为东宫讲师,又以定天下根本为说,劝真宗立赵祯为太子,所以在如今的帝党里面,也是无可置疑的中坚成员,对狄进这种后来居上的官家亲信,更有几分敌视。
之前陈执中也想要服软,参与到《宋明道详定判例》的编撰中,被狄进否决,安排到了朝议辩论中。
那是围绕着之前京师殴妻致死案展开的,支持太后的一方认为行凶者当诛,支持官家的一方则以国朝法度为由,认为不能乱权,应严格按照律法执行。
双方引经据典,上言论列,争得不可开交。
这场辩论是两府乐见其成的,因为之前帝党和太后党的争斗越来越激烈,隐隐有了要逼太后退位的趋势。
身居高位的重臣都深谙平衡之道,即便没有吕夷简那种居中调停的能耐,也知极端不可取,那是会陷官家于不孝的,所以一场由民间案件引发的纲常探讨,律法重定,显然是很好的展开。
至不济也是个拖字诀。
可近来,陈执中却大显身手,不仅将太后党驳斥得哑口无言,还聚集了一批朝臣联名上书,瞧着那势头,一定要指出太后的错处,重申官家亲政的必要,竟是让局势再度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庞籍的层次还不够高,不知此举是否官家授意,亦或是别的两府宰执在背后力挺,但他清楚,面前这位大府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但身为陈执中的直接上司,也难免担上干系。
“醇之兄,我知你好意!”
狄进唤着庞籍的表字,流露出亲近,却又叹了口气:“只是有些事情,恐怕拦不住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