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2)
姜鱼抬起头,想说自己并非谦虚,是真心实意觉得没做什么,不值得让皇帝垂听,可他抬头时望进了盛正清专注的眼眸。在那里,他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欣赏和.......温柔。
“然后呢?然后呢?”柳柏饶有兴味的听着姜鱼的讲述,不停催问接下来的事。
“然后他同我说......同我说......”
“说什么?”
“说想让我入他府里做幕僚。”
“幕僚是什么?”
“就是......军师?他说我要经常给他出主意,一些事情帮他做主,然后他给我发工钱,还让我吃住都在他那儿。”
“什么?不可!”
柳柏急了:“你还未出嫁,怎好住在外男那里?”他本以为是一桩好事,现下听说要住在盛正清家里瞪圆了一双杏仁眼。
姜鱼犹疑,半晌后吞吞吐吐道:“他说让皇上下旨,给我特例,说从我之后,其他小哥儿也能出来谋差事。”
“他府里还有其他幕僚的,而且大家虽然都在一个院子,但是在不同的房子里,不像村里似的都住在一处。”
“这......”柳柏一时又迟疑了。
“这是好事。”秦锋在一旁道:“前朝不让姑娘和小哥儿读书,不让考功名做官,这种狗屁规矩本来就不合理。”
“现在是大盛朝,皇上英明。”
“鱼哥儿第一个打破这规矩,没准儿能名留青史呢。”
姜鱼羞怯:“怎好这般说,我没敢这样想。”
柳柏大眼睛转了转:“盛大人可有家室?”
“.....”姜鱼声如蚊蝇:“没有。”
“挺好。”柳柏冲姜鱼挤眉弄眼:“你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姜鱼听了,一改往常的没有反驳。
就这样,盛正清宣完圣旨后,带着姜鱼和他的父母一同回了京城。这个山坳里需要仰仗他人鼻息讨生活的贫苦家庭一夕之间在京城扎下了根。后来,听说姜鱼一家都成了盛正清的座上宾,盛正清——这位文官中的清流,清流里的砥柱也有了软肋。具体情况如何,黑山村人并不知晓,此是后话。
此时,黑山村。
一阵春风吹绿了柳梢枝头,柳柏和秦锋被封为德祐之家的消息也随着春风传遍了大江南北。
说是大江南北一点不为过。毕竟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平头百姓被圣旨册封的事。虽然没有黄金万两公侯名爵,但仅凭“德祐”二字就可保秦家世代安宁。
从大盛朝到往前数历朝,做官向来有举孝廉的制度。即若一个人孝敬父母,品行端正得到大家认可,即便没读过书也能被举荐为官。毫无疑问,这项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使走后门拉关系的人大行其道。
徐中天被处以极刑之后,朝廷派下了新的丰德县县令。新县令是个及第不久的年轻人,速来会做事得很。他刚上任没几天,听说前不久盛正清请封的圣旨落在了黑山村,二话不说立马收拾好见面礼去拜访了。
秦锋和柳柏接到圣旨后实打实过了段热闹日子,这次来家里的人,不同于以前秦锋打死老虎的参观看热闹,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带着实扎的礼品拜访来的。
一开始是些乡绅名流,紧接着是丰德县各级官员。乡绅名流给钱给地,官员要按孝廉给秦锋官职。
这可苦煞了秦锋。他一个只想夫郎孩子热炕头的山里汉子,只想本本分分过日子,既不敢白要旁人东西,也不会离开黑山村去做劳什子官。是以,他和柳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儿,推来据去,花费数不尽的口水,嘴皮子磨破才把一众来拜访的人打发了。
外面的人好打发,可老赵村长不好应对。自打秦锋说要和柳柏合计合计,老赵村长三不五时就来问:“合计的怎么样了?我说,这村长好当,不碍着你平时啥事儿。”“再有,你说说等我退了,咱村还有谁能当这个村长?大家伙都盼望着你们夫夫俩带着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呢。” ↑返回顶部↑
“然后呢?然后呢?”柳柏饶有兴味的听着姜鱼的讲述,不停催问接下来的事。
“然后他同我说......同我说......”
“说什么?”
“说想让我入他府里做幕僚。”
“幕僚是什么?”
“就是......军师?他说我要经常给他出主意,一些事情帮他做主,然后他给我发工钱,还让我吃住都在他那儿。”
“什么?不可!”
柳柏急了:“你还未出嫁,怎好住在外男那里?”他本以为是一桩好事,现下听说要住在盛正清家里瞪圆了一双杏仁眼。
姜鱼犹疑,半晌后吞吞吐吐道:“他说让皇上下旨,给我特例,说从我之后,其他小哥儿也能出来谋差事。”
“他府里还有其他幕僚的,而且大家虽然都在一个院子,但是在不同的房子里,不像村里似的都住在一处。”
“这......”柳柏一时又迟疑了。
“这是好事。”秦锋在一旁道:“前朝不让姑娘和小哥儿读书,不让考功名做官,这种狗屁规矩本来就不合理。”
“现在是大盛朝,皇上英明。”
“鱼哥儿第一个打破这规矩,没准儿能名留青史呢。”
姜鱼羞怯:“怎好这般说,我没敢这样想。”
柳柏大眼睛转了转:“盛大人可有家室?”
“.....”姜鱼声如蚊蝇:“没有。”
“挺好。”柳柏冲姜鱼挤眉弄眼:“你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姜鱼听了,一改往常的没有反驳。
就这样,盛正清宣完圣旨后,带着姜鱼和他的父母一同回了京城。这个山坳里需要仰仗他人鼻息讨生活的贫苦家庭一夕之间在京城扎下了根。后来,听说姜鱼一家都成了盛正清的座上宾,盛正清——这位文官中的清流,清流里的砥柱也有了软肋。具体情况如何,黑山村人并不知晓,此是后话。
此时,黑山村。
一阵春风吹绿了柳梢枝头,柳柏和秦锋被封为德祐之家的消息也随着春风传遍了大江南北。
说是大江南北一点不为过。毕竟自古至今,从未有过平头百姓被圣旨册封的事。虽然没有黄金万两公侯名爵,但仅凭“德祐”二字就可保秦家世代安宁。
从大盛朝到往前数历朝,做官向来有举孝廉的制度。即若一个人孝敬父母,品行端正得到大家认可,即便没读过书也能被举荐为官。毫无疑问,这项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使走后门拉关系的人大行其道。
徐中天被处以极刑之后,朝廷派下了新的丰德县县令。新县令是个及第不久的年轻人,速来会做事得很。他刚上任没几天,听说前不久盛正清请封的圣旨落在了黑山村,二话不说立马收拾好见面礼去拜访了。
秦锋和柳柏接到圣旨后实打实过了段热闹日子,这次来家里的人,不同于以前秦锋打死老虎的参观看热闹,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带着实扎的礼品拜访来的。
一开始是些乡绅名流,紧接着是丰德县各级官员。乡绅名流给钱给地,官员要按孝廉给秦锋官职。
这可苦煞了秦锋。他一个只想夫郎孩子热炕头的山里汉子,只想本本分分过日子,既不敢白要旁人东西,也不会离开黑山村去做劳什子官。是以,他和柳柏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儿,推来据去,花费数不尽的口水,嘴皮子磨破才把一众来拜访的人打发了。
外面的人好打发,可老赵村长不好应对。自打秦锋说要和柳柏合计合计,老赵村长三不五时就来问:“合计的怎么样了?我说,这村长好当,不碍着你平时啥事儿。”“再有,你说说等我退了,咱村还有谁能当这个村长?大家伙都盼望着你们夫夫俩带着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