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焦头烂额(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自由党议员的冷嘲热讽,保守党议员们一个个涨红了脸,很多人又站了起来。和自由党议员们对骂起来。
  “肃静!肃静!”议长再次举起了木槌一顿狂敲,才令会场安静下来。
  “因为威妥玛先生的不懈努力,英国的声誉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格莱斯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不明白的是。作为一位公使,是谁给他的权力。让他能够违背女王陛下对中国做出的庄言承诺?是谁给他的权力,让他能够借着一个翻译的死,对中国政府提出这些蛮横而苛刻的要求?是谁给他的权力,让他能够调动我们的舰队,威胁一个国家的首都?”
  听了格莱斯顿的连番质问,保守党议员们有好多人的脸色都变了。
  他们现在才明白,格莱斯顿的这番演讲,真正攻击的目标是谁了。
  “是谁给他的权力,让他敢于公然违反条约的?”格莱斯顿见到保守党议员们都不吭声了,又一次的大声质问起来。
  “威妥玛先生违反了哪项条约?格莱斯顿先生?”听到格莱斯顿对威妥玛的指控,议长问道。
  “1868年9月蒲安臣先生代表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签定的关于处理‘扬州教案’纠纷的条约所做的官方声明。”格莱斯顿翻了一下演讲稿,抬起头答道,“这份声明中约定,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双方应该按照国际公法和相关条约进行处理,不能够使用武力威胁对方。这份声明一直为英国和中国所信守。有的英国官员违反了这一声明,象麦华陀先生和吉必勋先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他又扫视了一眼对面的保守党议席,强调了一句,“但是现在,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威妥玛先生的行为破坏了它,却依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
  郭嵩焘听到格莱斯顿的演讲有理有据,还提到了蒲安臣条约,心中不由得满是崇敬之意。
  那还是1868年11月,中国国内因天主教育婴堂连续死去40多名婴儿而导致了数万满怀疑忌的群众火烧教堂、殴打传教士的“扬州教案”。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趁机调遣军舰开赴南京,威胁两江总督曾国藩。清廷与之交涉数月未果,遂令蒲安臣使团借访问英国之机直接与英国政府交涉。
  依赖蒲安臣等人对西方外交游戏规则的熟悉,交涉得以成功,双方协定:此后发生同类事件的处理办法必须循约而行,“不得擅调兵船与地方官争执”,并迫使英国外交部发表官方声明,公开承认麦华陀的擅自调兵威胁中国地方官员行为欠妥。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司法权。但英国仍然表示对使用武力“以便保护生命财产受到迫切的危害”持保留态度。
  这份声明发表后不久,又发生了英国驻中国台湾淡水领事吉必勋擅调兵船。向台湾地方官勒索白银的事件。清廷依据协定,照会英国政府。英国政府遂下令吉必勋向中国缴回所勒索的银两,并向淡水中方官员赔礼道歉,随后并将吉必勋革职。
  “我有理由表示怀疑,威妥玛先生擅自调动舰队而没有受到质疑和惩罚,是得到了迪斯累利先生的授权!”格莱斯顿向前探着身子,逼视着对面的保守党议员们,大声说道。“一位驻外公使,竟然能够拥有调动整个远东地区的舰队的权力!难道他是古罗马的恺撒?迪斯累利先生的政府对这件事,为什么没有向国会说明?如果迪斯累利先生的政府不知道这件事,那就是失职!而如果迪斯累利先生的政府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不阻止它的发生?政府到底想做什么?”
  “我要求国会就这次事件,向迪斯累利先生提出质询!如果是迪斯累利先生要威妥玛先生这么做的,我要求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格莱斯顿的话再次让会场沸腾起来。
  “真是精彩的演讲。爸爸。”萨拉轻轻的鼓了鼓掌,转头对内森说道。
  内森看着在讲台上挥斥方遒的格莱斯顿,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我想,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格莱斯顿叔叔应该感谢我们的林,”萨拉微笑着说道。“如果不是林,这精彩的演讲便不会有。”
  “当然。”内森微微一笑,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起身戴好了礼帽。
  “我们走吧。”内森对萨拉说道。
  萨拉起身挽住了父亲的胳膊,悄悄的走出了会场。在到达门口的时候,内森不经意的回了一下头。刚好碰上了格莱斯顿的灼灼目光。
  虽然只是一刹那,两个人却都读懂了对方的眼神里隐藏的东西,而两人的面部表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
  而同样坐在旁听席上的郭嵩焘,却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他饶有兴趣地看着会场上激烈争吵的两群人,琢磨着怎么在自己的《使西纪程》当中,详细记述下自己今天的见闻。
  在得知了消息之后,大惊失色的迪斯累利立刻召开了内阁会议,商讨应对办法。
  “首相阁下,您对海军部的指责是相当不公正的。”觉察出迪斯累利可能会拿海军部当挡箭牌,第一海务大臣亚历山大?米尔恩爵士愤怒的起身说道,“我已经向您说过多次了,海军部从来没有给‘中国舰队’下达这样的命令!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可舰队为什么会出现在天津?”迪斯累利有些抓狂的说道,“难道是我下达的命令?”
  第一海务大臣正要发火,一位海军部的军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将一份报告交给了他。
  第一海务大臣强压火气,将报告看了一眼,他只看了几行,眼中的怒色便一点点的消失了。
  “舰队出现在天津的原因在这里。”米尔恩说着,将手中的报告推到了迪斯累利面前,“是威妥玛建议,‘中国舰队’在天津大沽口港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这是‘中国舰队’司令瑞德尔的报告。”
  “竟然是这样?……”迪斯累利一边说着,一边握紧了拳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