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此刻,只怕天下番邦,四海属国都在看着咱们动作呢。”德公一面说一面用手敲桌面,此处是政事堂办公之地,里面的人都是朝中二府三司大员,连皇上也在。
  “能不能抵御蒙古人,要不要和蒙古人开战且不说,至少要做出姿态来。”
  话音落下,枢密副使狄至就开口,“王相说得有理,不过就军事而言,这样还是不妥,一旦答应金人,不管开不开战,都必须在北面囤驻大军。
  在辽西、辽东方向,景国有上千里边境线,如果大军用于防范蒙古人,那夏国就很难打,河西也难以收回,会顾此失彼。”
  德公喝了口茶,要是寻常小年轻是不敢和他这么说话的,但狄至不同,有赫赫战功,有救驾之恩,是康亲王女婿,又是皇太孙爱将,年纪轻轻身居枢密副使,让他也不得不承认和重视这个年轻人。
  “那就放几年再打,立威强过立功,待到威服四方,打个小小夏国还不是手到擒来。”德公接着说。
  皇上没说话,而是看向李星洲。
  李星洲也没说话,只是道:“诸位畅所欲言,还有没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
  薛芳拱拱手站起来:“我认为辽地是要保的,原因无他,辽地有肥沃黑土,大片平原,当初强汉时,辽东之地既是马场,又是粮仓,我景国既得之,绝不可轻易放手。
  所以若以保辽东为出发点,我赞同德公的意见,可先集大军于辽东,保地安民,待数年后辽东安服,以其为粮仓马场再征河西也不迟。”
  “我觉得河西不能拖延,主要有两个变数。一是如今摄政的夏国亲王不是等闲之辈,二是蒙古国也在觊觎夏国!
  蒙古大将哲别在阴山北面袭扰攻击夏国从年初到如今已半年之久,若再等二三年,夏国落入蒙古人手中怎么办?”何昭发言,看来何煦告诉了他不少夏国的情况。
  .......
  李星洲听着众人辩论,大家意见无非是保守和激进之分。
  虽有差异,总体来说,保守派觉得应该先消化占领金国的领土,再图谋进取。
  激进派则觉得机不可失,必须继续快速进攻,一举解决河西之患。
  那么分歧就来了。
  要保守,要消化新土地就必须保金国,与蒙古人对立,保证辽东安全、
  要激进,要进攻河西就不能保金国,不与蒙古人对立,辽东可能会受到蒙古威胁。
  又到国运抉择之机。
  其实两方说得都有道理,保守有保守的道理,激进有激进的理由,但必须拿出个决策来。
  简化来说就是接下来几年,景国战略重心到底在太行山东面,还是西面。关乎景国未来,关乎接下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大政方针走向。
  当天政事堂的讨论并未出结果。
  ......
  李星洲回家后,向后去看了怀孕的何芊和蒲察伶,两人很快也要生产,王府上下都很紧张,这个年代生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连一向大大咧咧的何芊都惊紧张起来了,李星洲不断安慰两人,也没将上京被围困的消息告诉蒲察伶,怕她担心,毕竟他爹也被蒙古人围困在上京了。
  随后这事又讨论几天,迟迟拿不出肯定的方案来,其实归根结底是李星洲下不了决心。
  他不想与蒙古人争执,想快速平定河西,又怕养虎遗患。
  若是别人,他可能早采取何昭、狄至得建议,不管蒙古人,速战速决,拿下河西。
  可对方是铁木真,是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