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推翻重来(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史料记载是没问题的,当时秦王就是因为生了疟疾所以将领兵之权暂时交了出去,但殷开山和刘文静两个人瞎搞,这才导致一场惨败。
  那么对于李鸿运而言,为什么浅水原之战是他扮演齐王的唯一突破口呢?
  因为在此之前,他扮演的齐王年纪太小,很难参与到战争中去;在此之后,秦王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整个梁朝最能打的人,再想动摇他的地位已经基本上不可能。
  唯独在浅水原之战的过程中,趁着秦王生病,打出让梁高祖震惊的胜迹,而后才有希望独立于秦王领兵,甚至取而代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晋阳的他,怎么才能去浅水原呢?
  直接扔下晋阳跑过去?那肯定不行。
  那属于擅离职守,而且到了晋阳那边他也不可能从刘文静手里抢过兵权,哪怕梁高祖再怎么宠爱他,也不可能把军国大事交给一个才十五六岁、从没打过仗的小儿子。
  所以,想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秦王生病打赢这一仗,就得提前建立一些功勋,让所有人都认为齐王有资格替代秦王。
  那么,他就得把这个时间节点继续提前,在“晋阳起兵”和“平定宋老生”这两个环节,取得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对于一个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中二少年来说,确实是相当扯澹了。
  但李鸿运也并未放弃,因为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解法。
  说干就干。
  李鸿运再度开始试炼,而在看到齐王的第一时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了将时间线向前推移的想法。
  果然,整个试炼幻境开始变化起来,真的不断倒退,回到了梁高祖在晋阳起兵时的状态。
  而齐王的年龄自然也进一步退化,变成了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
  这么小的年纪,做很多事情都会很麻烦。
  行军打仗不太可能,他的身体素质差得太远,上战场拼杀是在送,指挥的话也没人听他的。
  唯一的出路,就是出谋划策。
  但出谋划策也很有可能被人忽视,认为孩童戏言,甚至有可能听都不会听。
  而李鸿运想到的办法,相当的简单粗暴高效:抄!
  他要抄史料中梁高祖和秦王的办法,先他们一步提出各项建议。
  如此一来,梁高祖和秦王就会发现这位十四五岁的少年见识过人,而且最重要的是,每次都跟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到时候李鸿运在稍微拍一拍这两人的马屁,久而久之,他的意见就会被重视,这将为他之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晋阳起兵,史料的记载有矛盾。
  一部分史料将起兵的主要人物记载为梁高祖,认为梁高祖早就有造反的想法,并按部就班地实施了;而另一部分史料则记载为秦王,认为梁高祖犹豫不决,是秦王再三苦劝,梁高祖才最终下定决心。
  具体情况也很难说得清了,但对李鸿运而言,问题也不大。
  这两种说法很可能并不矛盾。
  首先能够确定一点,梁高祖本身必然是有起兵想法的。前朝已经风雨飘摇、动乱四起,他又不傻,没必要继续抱着前朝忠臣的牌坊给前朝殉葬。
  自己起兵做皇帝不香吗?
  但他当时是最高领导者,起兵谋反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要权衡各方面的情况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以稳妥为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