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刺杀尉迟敬德?(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和齐王大喜过望,告辞离开。
  而在两人离开之后,梁高祖立刻找到当时的宰相,想要让他草拟这样一份诏书。
  然而宰相陈叔达却大惊失色:“陛下,万万不可如此!
  “秦王有大功于天下,岂可轻易废黜?更何况秦王是性情中人,性格极为刚烈,如果以这样不能服众的理由打压,恐怕他心中会忧愤难平,必有不测之疾!
  “到时,陛下可是悔之晚矣!”
  梁高祖再度沉默了。
  他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不再发这封诏书。
  至于到底是什么让梁高祖放弃,这事不好说。
  陈叔达的原话中有四个字最为关键:“不测之疾”。
  “疾”字在古文中有很多的意思,比如损害、嫉恨、憎恶、迅速、勐烈等等。但此处的“疾”字只可能有两个解释。
  第一个解释是它的原意,也就是“疾病”,第二个解释是它的引申义,也就是“缺点、毛病、祸患”等等。
  陈叔达这番话,说的可谓是相当有水平。
  他并没有说“不测之祸”,而是用了“疾”字,就同时表现出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说,秦王是性情中人,若是强行打压,恐怕他会因为气愤生病,忧愤而死。
  这是在唤起梁高祖作为父亲的同情心。
  第二层意思是说,若是强行打压,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难测的祸事。
  而这,则是在暗示梁高祖这么做的危险性。
  至于梁高祖自己重点考虑了哪一层意思,那就只有梁高祖本人知道了。
  李鸿运倾向于第二种。
  显然,梁高祖此时虽然暂时放弃了治罪秦王的想法,但经此事件之后,他对秦王的猜忌会更加严重。
  因为在决定下诏书又取消的这个过程中,梁高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他是皇帝,想要任意地拿捏秦王,也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种事情对于皇帝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儿子。
  在历史上,皇帝亲自下手诛杀太子的事情尚且屡见不鲜,更何况秦王还不是太子。
  宫中的情节暂时告一段落,李鸿运又将目光投向尉迟敬德的府邸。
  之前他没有仔细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拉进视角仔细观察,李鸿运差点笑出了声。
  因为那个在尉迟敬德府邸外面徘回良久的光点,竟然是一名刺客!
  显然,在之前太子和齐王拉拢尉迟敬德失败之后,他们换了其他的办法。
  既然无法拉拢,那就刺杀。
  尉迟敬德在秦王府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越是秦王的绝对铁杆、左膀右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