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便是太平秋(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单纯的乐曲或者歌舞,能够带动的情绪是十分有限的。
  重要的是乐曲或者歌舞背后所蕴藏着的情怀。
  想当年,梁太宗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十六岁雁门救驾、十八岁起义兵、二十三岁一战擒两王、二十四岁平定天下。
  短短六年,荡平四海。
  而后的二十余年中,海纳百川、励精图治,将一个被战乱折腾地支离破碎的大地,变成了一个万邦来朝的强大王朝。
  这种雄伟壮阔的波澜气象,早就已经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梁朝人的心中。
  甚至于梁朝宗室全部都是以“我乃太宗子孙”自居,而不是以“我乃高祖子孙”自居,这在大一统王朝中,也算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了。
  而此时,谢表已经交了上去。
  与凤翔一样的诸位节度使们,也都对梁朝袖手旁观,俨然已经是新桃换旧符、穷途末路的景象。
  可是,回望梁朝全盛时的煌煌气象,却还是让人……
  心有不甘。
  有将士凝视着手中的酒杯,而后“啪嗒”一声,晶莹的泪珠砸落。
  宴席之中,响起了低低的抽噎声。
  而后,这种哭声就像是会传染一样,快速地在整个宴会中扩散开来。
  诸将无不泣下。
  没人能说得清楚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或许是对梁朝的惋惜,或许是对那个强盛时代的感怀,或许是对现在这个乱世的悲恸……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情绪都像是重锤一样,不断地锤在所有人的胸口。
  使者王晖有些诧异:“诸将……哭什么?”
  幕僚孙储急中生智,说道:“因为郑相公风痹不能前来与大家一起宴饮欢乐,所以才感到悲伤。”
  王晖也没有在意,只是继续与彭敬柔饮酒作乐。
  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一曲奏罢,诸将已然移志。
  ……
  之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
  楚歌召集诸将,歃血为盟,立誓为梁朝而战。
  使者第二次前来,直接斩使立威,与黄仙芝决裂。
  而后,黄仙芝因凤翔节度使降而复叛大怒,派遣手下大将领兵五万攻打。
  楚歌派遣手下兵将事先设好伏兵,而自己亲自率领数千老弱残兵在高冈上布阵,举着大量的旗帜分散布阵,给人一种主力在此且军纪废弛的假象。
  而黄仙芝手下的将领误以为郑畋是书生,不懂兵事,因此十分轻视,鼓行而前,队形大乱。
  结果遇到埋伏,在龙尾陂遭遇埋伏,被斩首两万余,伏尸数十里。
  而这一战,让局势急转而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