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沧海桑田(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聂牧谣越听越好奇:“后来呢?”
  “师兄所选之人,果不其然威霸无匹,千古二人,犹如风卷残云般横扫天下,自立为王,林林总总都印证了师兄所测,直到师兄弟再次相聚,两人已各为其主,师兄见到师弟辅佐的人,那时才知自己观星之术稍逊一筹,心知师弟所选的人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柳长清神色平静说道,“沾了世俗再难心如止水,师兄不想承认自己输给师弟,打算逆天改命,便让王上设宴灭杀以绝后患,可王上刚褊自用又心高气傲,未能听取师兄的谏言,终是放虎归山,师弟所辅助的人,在短短几年便天下一统,登基为帝。”
  羽生白哉听的入神:“这二人结局如何?”
  “师兄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能重新归隐骊山,入世易,出世难,他已断仙缘隐者闭门不见,师兄悔不当初郁郁而终。”柳长清眺望着远处淡淡道,“而师弟功成名就,是谓一代术家宗师,好在知明哲保身,功成身退才保得一世英名。”
  “柳公所说的这两位师兄弟,既然有如此之高的建树,定是流芳百世之人,还望柳公明示,这二人是谁?”聂牧谣问。
  “四百年前正是秦末汉初之际,百年难遇的霸主……”秦无衣沉思少顷,“那师兄弟各自辅佐的人可是楚汉双雄?”
  “正是。”柳长清点头。
  “项,项羽和刘邦?!”羽生白哉更加震惊。
  聂牧谣猛然抬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此话是汉高祖刘邦称赞谋臣张良,刘邦能定鼎天下,张良居功至伟,难,难道师弟便是张良!”
  “鸿门宴本可逆转乾坤,霸王若听从师兄谏言,可平步得天下,师兄算无遗策,不惜与师弟反目为仇,只可惜功败垂成,错在霸王一意孤行。”秦无衣深吸一口气,“范增就是那位师兄吧。”
  “范增错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空有在骊山的修行,到头都没明天命难欺这四字。”柳长清长叹一声。
  “与老子围膝而谈,又收张良和范增为徒,此人绝非寂寂无名之辈,可为何牧谣从未听过这位隐者的名讳?”
  秦无衣好似对此并无兴趣,继续问道:“自汉到唐有四百年的光阴,不知道先生可知这骊山还有什么事发生?”
  “这四百年最为无趣。”柳长清摇摇头颇有惋惜之色,“直到西晋时,骊山上来了一名学子,屡考不中便心灰意冷,欲在骊山自寻短见,偏又不会择地方,打扰了山中静修之人,那人嫌学子若死在骊山,怕他污了此山的灵气,便以棋局为约,若学子能胜便不再阻止。”
  “胜了吗?”羽生白哉追问。
  “学子输了。”
  羽生白哉:“这么说,那名学子自杀在骊山?”
  “棋局的真谛不再杀戮多少,而是如何活下去。”柳长清轻描淡写说道,“学子输掉了棋局,却领悟了这个道理,一局棋罢,学子重整旗鼓,向山上致谢告辞,想要重入仕途青史留名,山人见与学子尘缘已尽也不劝阻,赠其一科题,让学子好生研读,学子起初并不明山人其意,直到后来科举开卷,学子才发现开科题目竟是山人所赠的科题,这才方知在骊山遇到高人。”
  聂牧谣瞪大眼睛,“柳公所说的这名学子,可是骊山遇仙,博弈一局,世间已过百年的刘师策?”
  “正是此人。”柳长清点头,意味深长看向聂牧谣,“谁告诉聂娘,刘师策在骊山遇到的是仙人?”
  聂牧谣刚要开口,想起之前柳长清所讲述的事,一时间感觉那些典故每一件可信:“刘师策遇到的是谁?”
  “你怎么忘了,这骊山还有一位隐者。”秦无衣若有所思道。
  聂牧谣见柳长清笑而不语,知道被秦无衣猜中,仔细回想又觉不对:“这位隐者曾在东周与老子论道,后来又收张良和范增为徒,再到西晋……这,这隐者到底活了多少岁?”
  “不止。”柳长清云淡风轻道
  “不止?”
  “上古神补天时,隐者便就在了,曾见神祗下界到骊山炼石补天,炼好补天石后,其中有两块遗落在骊山,其中一块因蕴慈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在骊山幻化成界,超脱人神成为万妖齐聚之地,此界被称之为妖都。”
  柳长清语出惊人,聂牧谣先愣后喜:“看来我们没找错地方,妖物确把洛雪挟持到骊山,可,可妖都又在何处?”
  “妖都顾名思义是万妖之都,因有补天石为界,就连仙圣都无法进入其中,何况是凡人,别说出入妖都,肉眼凡胎连见都见不到。”
  聂牧谣一听大为失望,羽生白哉思索片刻:“柳公所说的那位隐者与天同寿,从上古补天到现在一直都在骊山,若是能找到隐者,岂不是能从隐者口中获悉前往妖都的办法。”
  “能与天同寿之人岂是你想见就能见到,此等缘分可遇而不可求,如今我们时间紧迫,恐难有寻隐者的机会。”聂牧谣摇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