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沧海桑田(2 / 5)
“马有孜孜不倦,入世进取的特定,正好吻合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那位老者入世为贤,出世为仙,已到看透世事,与世无争的境界,自然不能赠马。”柳长清不慌不忙解释道,“牛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故而厚德载物,隐者赠牛便是暗喻那位老者的阴柔之德。”
“原来如此。”羽生白哉恍然大悟,“为什么所赠是一头青牛?”
“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其中岁星为青帝,主春,木德,代表东方。”一直默不作声的秦无衣淡淡说道,“那老者自周入秦,从东而来向西而去,隐者赠青牛恰如其分。”
“中土学识果然是深奥,一头青牛居然有这么多含义……”羽生白哉突然愣住,转头看向秦无衣,“此事你也听闻过,不然你怎么会知道老者是从东而来,还是自周入秦,倘若是典故,白哉也该有所耳闻才对,为什么我从来没看见过。”
秦无衣嘴角泛起笑意:“你看见过。”
“从东而来的老者,骑牛,向西而去……”聂牧谣微微张开嘴,“柳公方才所讲的老者,可是老,老子?!”
柳长清笑而不语点头。
“紫气东来!”羽生白哉骤然一惊,“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
“那贤者在函谷关洋洋洒洒写下旷世经典《道德经》,所撰写的正是他与隐者交谈的内容。”柳长清感慨万千,“那隐者事后追悔莫及,若能留老者在骊山成书该有多好,会让骊山因此而增色不少。”
聂牧谣听闻后好不惊讶,没想到老子在前往函谷关之前还有这般鲜为人知的遭遇。
秦无衣负手而立,比起老子的过往,他似乎对那名隐者更有兴趣:“能与老子对谈之人想来也非泛泛之辈,先生可知那位隐者后来又如何?”
柳长清的手再一次移向另一处起伏的山峦,那里草木郁郁苍苍,临潼河支流蜿蜒而过,柳长清的手指停在山腰的飞瀑边。
“那里有一座草庐。”
“没有啊?”羽生白哉极目远眺,疑惑问身边的聂牧谣,“你看到了吗?”
聂牧谣也摇头,残阳似火已虚掩在山巅,光亮虽然鲜艳却不明亮,转向秦无衣:“你有夜眼,可能看见?”
秦无衣也没看见,不过意味深长问道:“何时有一座草庐?”
“四百年前。”柳长清伸出四根指头。“有两名智士拜隐者为师,在骊山静居行气,习黄老之学,其中一人而立之年,而另一人已到古稀,两人虽年龄相差尽一个甲子,但二人感情深厚,情同手足,可惜……”
“可惜什么?”聂牧谣追问。
“可惜因一事让二人反目为仇,形同陌路。”柳长清幽幽叹息一声,“他们若能留住骊山潜心修行,本可炼气绝粒,轻身羽化,可二人终是难逃世俗之气,各持己见为一争高下兵戈相见。”
羽生白哉越听越好奇:“此二人因何事反目?”
“好似也就是这个时候。”柳长清掐指一算,娓娓道来,“四百年前,天现蟾蜍食越的异象,隐者邀约两名弟子夜观星象,原本只是为寻一乐,同时也为考证二人所学,年轻的弟子谦让,请年长的师兄先言。”
三人都静立在柳长清身旁,听到继续讲述,待到蟾蜍食月,天地陷入混沌幽暗之中,天幕众星也因此而黯然失色,唯有两颗孤星自明。
师兄细观星象后又惊又喜,两颗孤星分别是紫微与破军,紫微乃是帝星,而破军是客星,师兄见帝星黯淡,客星光耀,是为客星犯帝星。
师兄惊呼,客星光芒耀世,霸道无匹,令人不敢仰视,预示将会出现以为百年难遇的武将,他日必是万人莫敌,英雄造时势。
师弟也同有此意,认为此人一出将预示改朝换代。
可星象有变,在光芒万丈的将星旁边有一颗黯淡无光的紫星一闪而逝,师弟观之大感其中有异,按说将星一出将来定有霸主问鼎天下,可紫星光芒虽说却有王气萦绕,假以时日便可以荧荧之光逐月驱日。
师弟认为那颗骤现骤失的紫星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而师兄却坚信将星才是一统天下的霸主。
两人因此事各持一词互不相让,只能让隐者来评判,隐者告之,谁主江山,不过是世人追名逐利的游戏而已,世事可观不可涉足,免得误了修行。
可两人都坚信自己推断是正确,又在隐者那里得不到判定,便决定各自用结局来印证,隐者见二人已动凡心,自知劝说无用便也不阻止二人下手。
师兄弟就此拜别隐士,分道扬镳之后,两人各自寻到要辅佐之人。 ↑返回顶部↑
“原来如此。”羽生白哉恍然大悟,“为什么所赠是一头青牛?”
“天有五帝,五星为之使,其中岁星为青帝,主春,木德,代表东方。”一直默不作声的秦无衣淡淡说道,“那老者自周入秦,从东而来向西而去,隐者赠青牛恰如其分。”
“中土学识果然是深奥,一头青牛居然有这么多含义……”羽生白哉突然愣住,转头看向秦无衣,“此事你也听闻过,不然你怎么会知道老者是从东而来,还是自周入秦,倘若是典故,白哉也该有所耳闻才对,为什么我从来没看见过。”
秦无衣嘴角泛起笑意:“你看见过。”
“从东而来的老者,骑牛,向西而去……”聂牧谣微微张开嘴,“柳公方才所讲的老者,可是老,老子?!”
柳长清笑而不语点头。
“紫气东来!”羽生白哉骤然一惊,“老子骑牛西出函谷关!”
“那贤者在函谷关洋洋洒洒写下旷世经典《道德经》,所撰写的正是他与隐者交谈的内容。”柳长清感慨万千,“那隐者事后追悔莫及,若能留老者在骊山成书该有多好,会让骊山因此而增色不少。”
聂牧谣听闻后好不惊讶,没想到老子在前往函谷关之前还有这般鲜为人知的遭遇。
秦无衣负手而立,比起老子的过往,他似乎对那名隐者更有兴趣:“能与老子对谈之人想来也非泛泛之辈,先生可知那位隐者后来又如何?”
柳长清的手再一次移向另一处起伏的山峦,那里草木郁郁苍苍,临潼河支流蜿蜒而过,柳长清的手指停在山腰的飞瀑边。
“那里有一座草庐。”
“没有啊?”羽生白哉极目远眺,疑惑问身边的聂牧谣,“你看到了吗?”
聂牧谣也摇头,残阳似火已虚掩在山巅,光亮虽然鲜艳却不明亮,转向秦无衣:“你有夜眼,可能看见?”
秦无衣也没看见,不过意味深长问道:“何时有一座草庐?”
“四百年前。”柳长清伸出四根指头。“有两名智士拜隐者为师,在骊山静居行气,习黄老之学,其中一人而立之年,而另一人已到古稀,两人虽年龄相差尽一个甲子,但二人感情深厚,情同手足,可惜……”
“可惜什么?”聂牧谣追问。
“可惜因一事让二人反目为仇,形同陌路。”柳长清幽幽叹息一声,“他们若能留住骊山潜心修行,本可炼气绝粒,轻身羽化,可二人终是难逃世俗之气,各持己见为一争高下兵戈相见。”
羽生白哉越听越好奇:“此二人因何事反目?”
“好似也就是这个时候。”柳长清掐指一算,娓娓道来,“四百年前,天现蟾蜍食越的异象,隐者邀约两名弟子夜观星象,原本只是为寻一乐,同时也为考证二人所学,年轻的弟子谦让,请年长的师兄先言。”
三人都静立在柳长清身旁,听到继续讲述,待到蟾蜍食月,天地陷入混沌幽暗之中,天幕众星也因此而黯然失色,唯有两颗孤星自明。
师兄细观星象后又惊又喜,两颗孤星分别是紫微与破军,紫微乃是帝星,而破军是客星,师兄见帝星黯淡,客星光耀,是为客星犯帝星。
师兄惊呼,客星光芒耀世,霸道无匹,令人不敢仰视,预示将会出现以为百年难遇的武将,他日必是万人莫敌,英雄造时势。
师弟也同有此意,认为此人一出将预示改朝换代。
可星象有变,在光芒万丈的将星旁边有一颗黯淡无光的紫星一闪而逝,师弟观之大感其中有异,按说将星一出将来定有霸主问鼎天下,可紫星光芒虽说却有王气萦绕,假以时日便可以荧荧之光逐月驱日。
师弟认为那颗骤现骤失的紫星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而师兄却坚信将星才是一统天下的霸主。
两人因此事各持一词互不相让,只能让隐者来评判,隐者告之,谁主江山,不过是世人追名逐利的游戏而已,世事可观不可涉足,免得误了修行。
可两人都坚信自己推断是正确,又在隐者那里得不到判定,便决定各自用结局来印证,隐者见二人已动凡心,自知劝说无用便也不阻止二人下手。
师兄弟就此拜别隐士,分道扬镳之后,两人各自寻到要辅佐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