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论怎样备考CPA(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讲的是cpa备考的技巧,想着老读者里一些孩子有用,就写了出来,不喜可跳过。)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在2009年以前都是考五门: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五科基础考试通过后获得全科合格证,可申请非执业会员,在事务所执业满两年后,注册成为执业会员。
  不过在蛮荒时代,这上面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
  注会考试原则上是大四才能报名,但是在外面很多培训点,基本上是你只要有高中毕业证,就可以报名。
  而执业满两年这个条件,在那时,并非是你取得合格证后满两年,只要你有两年的事务所工作经验就行。
  难度是在基础考试上面,后面的程序都可以操作。
  2009年开始增加一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随后,在通过了基础考试后,又增加了综合考试。
  后来为了和国际接轨,考试科目里面还增加了英语题目。
  此刻的韩毅摸着熟悉的书,很是庆幸。
  有的时候重生也得趁早啊,要是重生2011,那就不好看了。
  此时的书很薄,会计一门也就a5大小的小册子200多页,再过几年,那就是a4大小的近800页。
  备考cpa是有技巧的,作为一个乡村做题家的韩毅,在考试上的天赋其实非常高,否则他也不可能一次性通过全科考试。
  考注会一般都是自学的,现在网课很多,很容过分依赖网课,最后造成了能听懂课,但是做不对题的怪象。
  不要开始学习一门课程就扎进视频课当中,也不要搞题海战术!!!
  (手动重复三遍。)
  当然很多人都用这种方法通过了注会考试,但是这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耗费时间太多。
  如果抛开知识体系不谈,单纯的60分万岁的心态,那么,韩毅的方法很有帮助。
  比如会计这一科,技巧便是分录为王。
  会计教材的编纂方式是,先介绍某一章节的重要概念,然后用文字描述会计的处理方法、原则等。
  这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貌似就是天书,让人看起来头就很大。
  最后一部分才是例题。
  大多数人学习的一般思路是先学习概念,然后看处理方法,最后看例题,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学习心理预期。
  然而到最后你发现例题才是最有用的。
  是因为例题更加直观,会计分录是解释会计处理的最好语言。
  所以学习会计的正确方法是大概浏览下这一章的主旨,然后看例题,研究和记忆会计分录,分录的逻辑明白了,这一章就迎刃而解了。
  以合并报表部分举个例子,想要拿到合并报表主观大题的基本分数(4至5分),不需要看前面的介绍,只需要理解如下的四个分录即可:
  1、子公司报表调整分录
  2、母公司报表调整分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