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让我们来看看,他这封诏书写了什么呢?
  我们总对扶苏听了诏书不加怀疑就自刎而认定他是个愚孝仁弱之人,但我们如果仔细读那封诏书,就能发现,赵高与李斯不愧是最了解秦始皇的人,他们将秦始皇先前因焚书坑儒之事责骂扶苏的口吻学得十成十!他们写的诏书可谓洞察人心!诏书内容爷爷就不完整念下来了,我们只要关注这件诏书中尤其提到一件事:扶苏与蒙恬在北境戍边未立寸功,还屡次上书非议朝政。
  这正是原先秦始皇恼怒扶苏而将他赶出咸阳的理由。但秦始皇真的因焚书坑儒时扶苏反对求情便恼恨放弃自己的长子了吗?将他发配到边关,是因为不愿见到他,恨不得他死吗?
  其实啊,或许是扶苏没能领会他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啊。】
  咸阳宫大殿上,清晨的阳光渐渐浓烈了起来,斜斜地打进了宽阔的殿中,将端坐在大案之后的嬴政周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李斯听到林老夫子又“旧事重提”,提及了自己将来要与赵高合谋欺杀扶苏的事情,他已经知道赵高被处死了,此时便更加心生恐惧,浑身大汗淋漓,连握着刀笔的手都在颤抖。但从始至终,嬴政都没有分一个眼神给他,只是冰冷地说了声:“继续记。”
  李斯不敢有所拖延,连忙埋头奋笔疾书。
  随后,低着头的他又听到了上方似乎还一声饱含复杂情绪的喟叹:“召大公子前来。”
  嬴政如今并未做焚书坑儒之事,但他大致能想到自己为何会这么做,那些儒家弟子一向反对行“郡县制”,如博士淳于越便大肆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诽谤朝政,时常要求根据古制,分封诸侯。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